摘 要:今年是《长白丛书》面世20周年,自《丛书》问世之初,本人就与《长白丛书》结下不解之缘,并在满族研究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与《长白丛书》以及全体编辑人员有着深厚的情结,本文就对此加以回顾,以献给《长白丛书》20岁生日。
关键词:《长白丛书》;情结;满学研究
《长白丛书》面世20周年了,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我深表庆贺。20年来,我与《长白丛书》有着不解之缘,回顾起来感慨多多。
1968年,我从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满文班毕业,分配到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的美丽江城吉林市。我选择“满语文专业”,就是有志于研究满族的历史文化,我志在这满族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吉林乌拉”起步,根基坚实、得天独厚,必定会有所作为。可巧的是,以发掘、整理、研究中国东北区域文化为宗旨的《长白丛书》就孕育在我当时所工作的单位吉林市第29中学的近邻——吉林师范学院(现在北华大学)。这也许是我与《长白丛书》有缘的开始吧。
而真正的缘份还在于我与《长白丛书》的历任主编、编委们的共同理想和志向。
我与《长白丛书》首任主编李澍田教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相识了。那是在一次吉林市举办的史学会上,我应邀参加并作了发言,他对我的发言很感兴趣,而我对他爱国爱乡,有志于弘扬东北地域文化的情结也极为钦佩,从此我们便成为挚友。80年代初,我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首次为所内研究生开设满语文课,后来又应邀为省内社科院、吉林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办一期“满语文进修班”,李澍田先生也是其中的学员。他每周都要从吉林市风尘仆仆地赶到长春上课,他学得非常认真。他说,东北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满语言文化有关,他学习满文就是为了更好的整理发掘这些文献资料。这时的李澍田教授正值壮年,尚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气概,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抢救东北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和出版东北地方史志文献,弘扬长白山文化,是他的奋斗目标。但是他在经费短缺、人手不足,文献零落的情况下,四处奔走,远近寻觅,从上千种古籍文献中经认真筛选,精心整理,首推300余种,编辑出版了大型地方历史文献丛书,并以其鲜明的地域乡邦特色命名为之曰《长白丛书》。
1983年,《长白丛书》编委会成立,我是成员之一,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工作,而更多的是学习。李澍田教授在做着大量的艰苦的东北区域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的同时,潜心研究长白山地域文化。他的《长白文化论说》内涵深刻,特质清晰,给予我从事“满学”研究很大启迪。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中的一部分,她的文化源头是长白山区,满族族系从先秦的肃慎,到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以及金代的女真、大清的满洲,与其他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长白山地区,在不断斗争、不断融合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长白山地区的渔猎、采集、畜牧、农耕相组合的物质文化是满族与其他民族经济生活相结合的产物;长白山地区人民质朴、率直、娴于骑射、勇于抗争的优良民风,是满族先民尚武精神的文化风范;在长白山地区生活的历代民族善于学习、吸纳先进、乐于创新的意识,使中原先进的汉文化在该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长白山地区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衣、食、住、行习俗和具有山野文化色彩的婚丧嫁娶礼仪;长白山地区民族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信仰习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萨满文化……可以说,长白山地区的文化是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相交融、延续的多元的复合型文化。
“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便是满族及其先世历史、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等等,理所当然的也属于长白山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满学”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研究手段是以民族学为理论依据的,他所涉及的地域也不仅仅限于长白山地区,但它其中很大一部分与“长白山文化”交叉、重叠,编织在一起,所以,研究“长白山文化”一定要涉及到“满学”,而研究“满学”必与“长白山文化”相联系。故而我的《满族萨满跳神研究》、《清代宫廷萨满祭祀研究》、《“旧满洲档”研究》、《满语文教程》等多部著作被收入《长白丛书》,并又被列入《长白丛书·满学菁华》专辑之中,而其中的《“旧满洲档”研究》曾获得教育部、吉林省社科联、北京满学研究会的多项奖励。我很感激《长白丛书》,我借助于这个中外学术界有很大影响力的载体,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它所收集的史料、方志、档案、文献和出版的学术著作也作为我查找资料、深入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一条捷径。
李澍田先生退休以后,刁书仁教授接替他的工作。书仁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曾跟我学习满文,与我有师生之谊。他是一个研究型主编,对清代东北的经济史、国际关系史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多部专著。《长白丛书》在他的领导下,继续为东北文化原始资料的整理、科学研究新成果的征集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长白丛书》这项造福桑梓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任主编郑毅教授,是一名具有开拓精神的学者,在他的领导下北华大学古籍研究所人才济济,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在这个学术氛围很强的朝气蓬勃的群体中,《长白丛书》得以迅速发展。他接任《长白丛书》主编工作后,调整了领导咨询机构,组成了第二届《长白丛书》编委会,我虽已年逾花甲,承蒙不弃,继续为其中一员。近两年来,《长白丛书》出版了《吉林省历史》、《同文汇考》(1-4册)以及《东北农业经济史料全辑》(已出版4册)等著作,受到广泛的赞许。在做好古籍整理的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们还积极与东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项目,诸如我与他们合作的教育部“211信息化东北”工程、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满族志》等。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我常常被他们谦虚谨慎、务实求真的治学态度;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所感动,我期待他们的工作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祝愿《长白丛书》这一名山事业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The feeling knot between Changbai Collected Books and I
LIU Hou-sh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rur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Changbai Collected Books has published 20 years. I have been a deep mouth with it since it published. I cooperated with the editors of Changbai Collected Books and we have a deep mouth with each other. This thesis looks back the mouth in order to congratulate the birthday of Changbai Collected Books.
Key Words: Changbai Collected Books; The feeling knot;the reasearch of manzu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