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大清帝國的衰亡》by Frederic Wakeman, Jr.


大清帝國的衰亡

The Fall of Imperial China

作者:魏斐德
原文作者:Frederic Wakeman, Jr.

編者:林馨琴
譯者:廖彥博
書系:歷史與現場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1/10/07
商品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4408
定價:台币35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成書於一九七五年,為魏斐德早年的作品,同時是近代中國史研究的經典代表作。出版至今一直被美國多所大學作為中國歷史課程的基本教材,其研究成果不僅公允地提示出大清帝國必走向衰亡的社會脈絡,也超越了當時西方漢學界中盛行之「衝擊-反應」的西方中心論觀點。
作者認為在鴉片戰爭之前的中國,絕不是停滯不變的。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固然對中國帶來刺激,然而中國本身的各股社會力量,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傾 覆、帝制結束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書一開場,先以農民、仕紳、商人在明清社會的生活型態和社群發展,來定調當時民間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活力的來源;接著逐步 從王朝興衰、民族更迭的角度推到清盛世的來臨;之後再交錯注入清代民間社會運動發展和外力入侵的動因,來觀察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及逐至崩潰的過程,對帝 制中國的衰亡作了全方位的剖析。

作者介紹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

一 九五九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主修歐洲史及文學;大學畢業後,轉作中國研究,先後於劍橋大學及巴黎高等政治學院進修,並曾到台灣進行研究工作。返美後投入知名 漢學家列文森門下,於一九六五年取得柏克萊大學遠東史博士學位。曾任加州柏克萊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亞研究院院長,上海研究中心創始人,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 事會會長等職。他通曉多國語言,熟悉歐洲年鑑學派、社會史觀,研究中國史時致力觀察世界脈絡,強調著史要有全局性、全球性的大視野,與史景遷、孔復禮並稱 「中國史三傑」。主要著作有:《大門口的陌生人》、《洪業:滿清外來政權如何君臨中國》、《歷史與意志》、《特攻教父》等書。


譯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著有《我肥大的茉莉香味哀傷》、《三國和你想的不一樣》、《蔣氏家族生活秘史》(合著)、《個人旅行:西雅圖》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談魏斐德及本書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抒情詩人和祕密活動份子的迷人混合體。他寫的最好的書在每個角度都含義深刻,無論在長度上還是在精神上,充滿著意外,承轉著情感。魏斐德可以被稱為過去三十年中最好的近代中國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美國著名漢學家

他 對美國中國學研究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一直將中國置於一個世界性網路中,一個比較的框架中去研究,他一直將中國置於世界發展的軌道上。他的作品中沒有絕對 的「中國中心觀」或「西方中心觀」,在他全球化、大視野的研究中,無論是內部的變化還是外部的因素都是十分重要的。──周錫瑞(Joseph Esherick),美國聖地牙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魏斐德大弟子

不妨把魏斐德比作那樣一種武功高手:年輕時顯山露水,年齡越大功夫越高反而韜光養晦。──李歐梵,文化評論家

魏斐德在本書中,為十七到二十世紀的中國史,提出一套系統性的詮釋。在這本書之後,美國的清史學界全面改觀;而其中的關鍵,是社會史的敘事取代了政治制度史。──羅威廉(William Rowe),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Late Imperial China主編

魏斐德對中國史與中國人物的研究成果,拓展了學界的視野,他對近代中國的群眾運動、秘密結社、外夷入侵、社會混亂、帝制崩潰以至毛澤東思想,都有精湛獨到的看法。──林博文,知名專欄作家

魏斐德的分析指向了世界史研究中最迷人的問題,即制度模式與其大環境,特別是國際環境之間的關係。──艾森斯塔特(Shmjel N.Eisenstadt),世界知名社會學家

你和中國一起老去,長廊貫穿春秋,大門口的陌生人,正砸響門環。──詩人北島獻詩《青燈》致魏斐德教授之部分詩文

詳細資料

EAN / 9789571354408
頁數 / 352
級別 / 普遍級
語言 / 繁體/中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農民
第二章 仕紳
第三章 商人
第四章 朝代循環
第五章 滿族興起
第六章 清初與盛清之世
第七章 西方入侵
第八章 外患與內亂
第九章 中興與自強的幻影
第十章 維新與反動
第十一章 天命已盡
參考書目
譯後記
注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