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

满洲族民间萨满故事三十六则



感谢 固山恭额贝勒伊莫尔根 十六世孙 昕宇多善 整理

 一、《佛赫妈妈和乌申阔玛发》(满族)

  上古洪水过后,留下长白山一株柳树名佛赫妈妈和北海一座石矸名乌申阔玛发,修炼成精,互斗不休。天神阿不凯恩都哩派使徒那尔浑先初下界,带男女两具生殖器给两人安在身上,并授与男女之情,人生之道;同时给他们留下桑木弓、柳木箭、铜托力(铜镜)、腰铃和手鼓五件防身驱邪的法宝,由此留下人类,也留下了萨满。后经天宫大战,八主治世,方定乾坤。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30年代由傅、关、赵、吴四大萨满口述,傅英仁等于1985年回忆整理。

  二、《三音贝子》(满族)

  天地初开,漆黑冰冷。天神阿不凯恩都哩派使徒下界造太阳。使徒一造造了九个,轮流照射,生灵苦不堪言。年轻大力士三音贝子靠长白山主指点,用弓箭、神刀、五彩天绳制服了六个,埋在百里万丈沟内;一个偷跑到天边,剩下的一个做了太阳,一个做了月亮,大地才有了幸福。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傅英仁采录整理,载于《满族神话故事》一书。

  三、《北极星》(满族)

  早年的宁古塔有个乌苏里哈拉(部落),心地善良的部落长乌苏里汗老人救了一条即将旱死的小泥鳅,小泥鳅为报答老人变成一个小伙,送给部落每家一个宝盆,随后又特来告诉老人一个凶讯:天将发大水,请老人赶紧逃命,勿告他人,否则老人将化作青烟。老人心里想着全部落的人,还是把消息告诉了大家,使全部落的人得以逃生。结果老人化作一缕青烟直冲天空,变成了北极星,像慈祥的老人眼睛注视着人间,为人们指引方向。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1980年傅英仁口述,赵君伟整理,载《满族民间故事选》一书。

  四、《托阿恩都哩》(满族)

  远古时代,人类生活中没有火。为从天上盗出火种造福人间,托阿不顾因田鼠多次出卖所受的种种酷刑,在最后一次因盗火而被罚在天庭做苦工时,乘机把天火装进石块里偷偷送给大地,人间从此有了火,而托阿至今还在天上做苦工打石头。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宁古塔满族老一辈于30年代口述,傅英仁于1983年回忆整理。载于《满族神话故事》一书。

  《阿达格恩都哩》(满族)

  阿达格父亲是金钱豹,母亲是人。父母升天时给阿达格留下一张豹皮,上有一百朵黑花,皆可除妖禳灾,嘱咐阿达格定要把最后一朵留下自己升天。阿达格历经千难万险,先后以九十九朵为民灭妖除害。恰在剩有最后一朵父母下界接阿达格升天时,妖魔卷土重来。当此关头,阿达格还是把最后一朵摘下除了妖。这时豹皮立刻把阿达格裹住,阿达格就地打滚变成了金钱豹,默默地向森林走去。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30年代宁古塔满族老一辈口述,傅英仁1983年回忆整理。载《满族神话故事》一书。

  五、《沙克沙恩都哩》(满族)

  沙克沙生下来人头尖嘴,身长羽毛和翅膀。父母视为怪物,把沙克沙扔到喜鹊窝里,有成群的喜鹊保护沙克沙长大。沙克沙能走会飞,懂得喜鹊语言,统率五千喜鹊兵,专为人们予报吉凶祸福,救民水火,立下巨大功劳。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30年代宁古塔满族老一辈口述,傅英仁1983年回忆整理,载于《满族神话故事》一书。

  六、《尼桑萨满》(满族)

  富豪巴彦玛发的儿子塞尔古岱·费扬古,聪明勇敢,不幸患病夭亡,父母悲痛不止。一老者前来告之以请萨满过阴便可复活云云。好不容易请来了女萨满尼桑。尼桑萨满穿神衣,戴神帽,系腰铃,领着狗,抱着鸡,担着酱,拿一束纸钱,请神过阴。到了阴间,以贿赂纸钱和酱的办法,过了几道卡,设法救走了费扬古的灵魂。阎王闻讯大怒,差小鬼来追,尼桑忙贿以酱和纸钱,并请小鬼将狗和鸡转送阎王,方被放行。不料偶遇其死去的丈夫的灵魂,丈夫责问尼桑:“为什么能救别人不能救我呢?”尼桑说:“你的尸骨已腐烂,不能复活了。”丈夫因此要把尼桑下油锅。尼桑又说:“你死去多年,家中老母靠我奉养,你这么没良心!”

  于是祷告神主降下了大鹤,将其丈夫灵魂抓去抛到酆都城,永不再生。在酆都城,尼桑看到一个个灵魂因在阳间有罪而正在这里受着各种惨不忍睹的刑罚。尼桑萨满终于把费扬古的灵魂领了回来,从此,费扬古积德行善,扶困济危,子孙满堂,皆居高官。

  流传在嫩江两岸和黑龙江流域的满族和锡伯族中间,影响较大。根据白杉翻译整理的满族《尼桑萨满》和《满族民间文学概况》材料综合整理。最早在齐齐哈尔满族中间发现,由满文翻译成汉文发表,又有满汉文合璧的版本流传国内外,在苏联、台湾、日本、韩国都有译本流传,引起许多学者特别是满学家的重视。此一神话对其他民族颇有影响,都在同一母题下产生了不同异文,如赫哲族的《一心萨满》、达斡尔族的《尼桑萨满》、鄂伦春族的《尼顺萨满》等。

  七、《大祚荣大战天门岭》(满族)

  大祚荣(大祚荣(?~719年):渤海国创立者,698~719年在位,粟末首领乞乞仲象之子。的母亲时氏在梦中感北斗之精华而孕,生出大祚荣时祥云缭绕,紫气环生;大祚荣出生后面黑如漆,左臂有太阳红记,右臂有月亮黄记,长大后身高九尺二寸,身材魁梧,为人豪爽,文武双全,深得部族拥戴。唐武则天时,粟末首领乞乞仲象率部与契丹人一起反唐,兵败病死,大祚荣继承父业率部东奔,至一浩瀚湖泊,粮草告罄,唐兵近逼,部族中出现骚动,大祚荣甚是焦虑。经一老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指点,大祚荣立地修书向镜泊湖王求救,湖王慷慨应允。在一个傍晚时分,湖王将大批鱼群赶来岸边,众欣喜若狂,高呼:“大祚荣神人也!”众人以鱼肉充饥,连人带马吃个滚瓜溜圆,在天门岭选好地形,埋下伏兵,严阵待敌。唐兵长途追击,人困马乏。突然一声炮响,部众如猛虎下山,骁勇异常,杀得唐兵尸横遍野,死伤无数,其首领落荒而逃。大祚荣胜利后,率众来到东牟山地方,安顿民众,招贤纳士,修好唐朝,被册封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

  产生在唐宋时代,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根据黄林福、黄斌、黄林书提供材料和大氏家族后裔太秉熙口述,范垂政采录稿,综合整理。

  八、《阿骨打分草》(满族)

  阿骨打(阿骨打(1068~1123):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王朝的建立者。1115~1123年在位。经常想到人类生存同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一日,见牧马兵将一种长叶红花的野草连根拔掉,忙问其故。牧马兵说此种草马不吃,又害人,像毒草。阿骨打不以为然,下令禁止拔草。是夜阿骨打见一身着青衣的姑娘跪在面前,口称多谢圣主救命之恩!还自称名蓼兰,花名青黛,奉草神爷爷之命,特请圣主前去分草。阿骨打甚喜,随姑娘经过万花草地,来在一片大草甸子上,与一绿发花衣的老人以礼相见。草神爷爷说,完颜祖先历来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

  对诸草均不认识;而今不同,圣主将兴金灭辽,主宰万物之生灵,不识万物何以与万物相依而存!阿骨打深施一礼,竭诚请教。草神爷爷赞颂阿骨打将为一朝英明之主,万物称颂。遂引阿骨打逐一认过了碱草、红根草、苘麻、锉草、蓼兰(即青黛姑娘)、马兰、章茅、蒲草、芦苇和灯心草等,并讲明了各种草的性能、用途和生长规律;还告诉阿骨打这些草皆属兴金灭辽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之物。最后介绍草中之宝护腊,此草御寒避湿,可制草履,叮嘱切勿外传,兴金灭辽全仗此草。接着忽听草神爷爷大喊一声:有人来盗护腊!阿骨打一惊醒来,原是一梦。按梦寻草,与梦境一般无二,遂暗下指令:分草移植,各得其生。

  流传在双城、阿城一带满族中间。1937年赵焕口述,1985年马亚川整理。  

  九、《清始祖的传说》(满族)

  长白山东边布库里山下有个布尔湖里池。一日,有三位天女来此洗澡,大姐称恩古伦,二姐称正古伦,三姐称佛古伦。忽有一神鹊衔一红珠飞来,将红珠放在佛古伦衣上。三位天女穿衣时,佛古伦拿起红珠甚觉好玩,放入口中,不觉吞下肚里,不料就此怀孕。两位姐姐只好先行飞上天去。佛古伦留在地上生一男孩,男孩出生即会说话,佛古伦告之以出生经过,说此乃天意,男孩有治国安邦之命,嘱男孩顺国门潭流出的小江子下去,即可到达那个地方;并赐男孩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乘小舟顺流而下,至一河口上岸,此地名三姓,正有三人为争夺此地而争吵不休。布库里雍顺要三人不要争吵了,称自己为天女佛古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是特来此地治乱的。三人见此人乃天降圣人,遂不再争吵,拥戴布库里雍顺为国王,并选一百名格格作了娘娘。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在长白山以东俄漠惠野俄朵里城作了国王,国号满洲。

  产生在清代,广泛流传于黑龙江地区及其他地区。关福兴阿口述(时年95岁),1959年3月25日隋书今采录于瑷珲大五家子。有多种异文。东北沦陷时期曾被选进小学《满语》(汉语)课本。


  十、《萨布素买军草》(满族)

  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萨布素(?~1701):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祖居宁古塔,曾任宁古塔副都统,黑龙江将军。)率八旗兵打罗刹(沙俄侵略者),兵到瑷珲,粮草断绝,掌管粮草的拨什库便到百姓中去购买军草。萨布素发现拨什库以低价买入,苛待了百姓,当众责打了拨什库,并严令补偿了价款。百姓深受感动,因而保护了拨什神。一位老玛发(老大爷)率领达斡尔部落大小车辆满载粮草送来支援大军打罗刹,萨布素一一记帐,事后全部照价付款。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孟大娘口述,马文业1984年采录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选》第一辑。

  十一、《镜泊湖的传说》(满族)

  早年,镜泊湖边住一贫苦渔翁,见湖底有一金光闪闪的金镜,有三头凶猛怪兽把守。渔翁决意除妖取宝,改变穷苦命运。经与女儿相商,找了一位勇敢无畏的年轻人为婿,助其下湖斩妖夺宝。老人和女婿乘小船至湖心。老汉手持宝剑身系绳索潜入湖底。霎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小船颠簸,年轻人忙拉绳索,只见老汉托一磨盘大的怪头上来,更换宝剑再度下水。霎时掀起红风红浪,山摇地动,小船被掀起数丈高,年轻人再拉绳索,只见老汉又托一碾盘大的怪头上来,再换宝剑三度下水。霎时掀起黑风黑浪,伸手不见五指,小船被掀起数十丈高,年轻人惊骇无比,再也撑不住了,不待老汉摇铃即慌忙拉绳,结果绳断船翻,年轻人和老汉葬身湖底。女儿在岸上拼命地呼叫:“阿玛!”至今,刮风天还可听到女儿呼叫,那面金镜子还在湖底呢。

  产生在清代,流传于宁安、海林及东北各地。曾广庆口述,栾文海采录整理。载于《黑龙江民间故事选》。有多种异文。东北沦陷时期曾被选进小学《满语》(汉语)课本。

  十二、《红罗女》(满族)

  古代某渤海郡王要选天下最美的女子做妃子,为此不知杀了多少人。有个老道带着美人宝镜和一帮随从云游四方去给郡王选妃子,一日来到镜泊湖,先是听到悠扬的笛声,继而看到一只小船上坐着一个身穿红衣红裤、头戴红花的美丽少女,正吹横笛,老道用宝镜一照,少女清清楚楚地印在宝镜里。老道忙上前恭喜少女作了妃子,请少女立刻随他进宫。姑娘称自己叫红罗女,已经有了情人叫支布。老道忙回宫禀报,郡王大喜,命人将支布带来,要支布让出红罗女,要金银给金银,要高官给高官,支布一概拒绝。支布被杀害了。郡王带臣僚乘龙舟来找红罗女,红罗女为哀悼支布在面上罩上黑纱。国王要看,红罗女说美丽的容颜“

  只准一人看,不准二人瞧”。郡王要自己一人看,红罗女说只准支布一人看,不准外人瞧。郡王大怒,命武士上前去抓。红罗女向前拨动小船,郡王龙舟后面紧追,两追三追来到吊水楼瀑布,小船“唰”地一声滑了下去,郡王龙舟想停也停不住了,也“唰”地一声扎进了瀑布深潭,葬身鱼腹。红罗女没有死,终日坐在水帘后面织布;支布化作一种鸟,每到六月十五要飞到瀑布上头欢叫:“支布!支布!”

  流传在宁安、海林、牡丹江一带。安德胤采录整理,载于《镜泊湖民间故事选》。有多种异文。

  十三、《黑妃》(满族)

  清朝某皇帝要选妃子。钦天鉴占卜贵妃落在东北方,身骑土龙,怀抱凤凰,手托翻天印的便是。于是派钦差出去选妃。钦差出朝,地动山摇,所到之处士商百姓无不出迎观看。且说宁古塔地方有一关姓渔家,其女乳名黑丫,长一头黄皮疮,一天正买了一块豆腐回家,路上见文武官兵前呼后拥走来,忙攀上一道土墙看热闹。恰在这时一只公鸡受惊飞起,黑丫一把抓住抱在怀里。钦差一见这不正是皇妃吗?当即向黑丫叩头,向关家贺喜。邻里们在给姑娘梳洗打扮时,头上黄皮疮变一金盔脱落,露出满头黑亮头发,进得宫廷皇帝召见。黑丫因不明宫廷规矩,两只大脚竟从衣襟下露了出来。皇上盛怒,骂了声“贱妃!”一脚踢去,黑妃就此死去。关家作为皇亲,朝廷在关家门前的牡丹江江面上为关家修了三道鱼亮子,称“三道铁亮子”,据说至今遗迹犹存。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宁安及全省各地。马文业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又见《宁安县志》。

  十四、《海东青》(满族)

  很久以前,外兴安岭别尔罕部落头人指派小伙子布洛克巴吐鲁,进山去打飞龙鸟,以便献给皇上。巴吐鲁来到大山里的海杜里部落,见一姑娘在哭泣。姑娘说她叫山音格格,是因为父亲留下的一座金山被野蛮的罗刹霸占而哭泣。巴吐鲁决心帮助山音格格驱逐罗刹夺回金山。两人回到别尔罕部落,不料头人一见这美貌姑娘便心起邪念,在血战罗刹中,向巴吐鲁放了暗箭,巴吐鲁倒在血泊中。头人令人掩埋尸体时,飞来一群海东青(海东青:雕的一种:体矫健,性猛悍,驯服后可为狩猎工具。产于黑龙江下游附近海岛及松花江下游。唐代曾是北方民族重要贡品。),把尸体严严护住。头人向山音格格求婚,山音格格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为巴吐鲁举行隆重的葬礼,二要挂一张狼皮在树上。头人先为巴吐鲁举行了葬礼,接着便往树上挂狼皮,山音格格乘机一箭射去,把头人连狼皮一起钉死在树上。山音格格跳进举行葬礼的烈火,烈火中升起两只海东青,向高空飞去。海东青成了天神阿不凯恩都哩的神鸟。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东宁、牡丹江等地。刘邦金口述,王金刚采录整理。

  十五、《靰鞡草的传说》(满族)

  清朝的皇帝有一年到宁古塔一带狩猎,打了不少獐狍野鹿,正要回归,忽见一小白兔,一箭射去,竟不中,追上前去又一箭,仍不中,便带领人马追至一山神庙,小白兔拐弯不见了,皇帝很是晦气。时天已晚,就此住在庙上。皇上住正殿,贝勒住偏殿,手下人住院子。深夜,皇上冻醒,脚上一双“毡踏踏玛”,因白天两脚出汗被冻成两个冰疙疸,身为皇帝又不便喊叫,只好在大殿里来回溜步。忽听院里一阵木棰声,走出一看,见士兵在捶靰鞡草,然后塞进靰鞡穿在脚上取暖。这时也顾不上皇上面子,便张口要了点塞进自己的“毡踏踏玛”,穿在脚上,顿觉柔软暖和,十分舒服,高兴地说:“靰鞡草果然是关东山的一宝啊!”此后,

  因靰鞡草受了皇封,被纳入“宝籍”。

  产生在清代,流传在逊克、孙吴等地。逊克县79岁满族老太太葛邵氏口述,孙吴县19岁满族姑娘戈磊采录整理。

  十六、《织布格格》(满族)

  很早以前有一个老太太,不养鸡不养鸭,养了一帮喜鹊,爱如子女,还都给起了名。两个大的一个叫赛音伊尔哈,一个叫都龙哈。一年冬天两个大的飞走了,老太太一急病倒了。随后来了两个美丽的姑娘,向老太太请了安,称老太太为额娘,干这干那,欢欢乐乐,老太太很高兴。病好后两个姑娘要给老太太织布,自己穿,也可外卖,只有一点,“可别说是我俩织的,就说是你自己织的。”常了,老太太一高兴,就把真相说出去了。贝勒知道了此事,就强把两个姑娘弄进贝勒府去织布。贝勒舔破窗纸偷看,见灯光下两个姑娘赤条净光,互咬对方的身子,咬出根根细纱往织布机上织,咬得姑娘直掉泪,就说:“你俩都给我当福晋(妻子)吧!”这一喊,两个姑娘“啪!”地一声,扔掉梭子晕倒在地上。贝勒要强占姑娘,姑娘化作两股青烟,呛瞎了贝勒的两只眼睛,从窗上飞走了。姑娘给老太太留下三撮羽毛,可以用它织出布来,说明自己就是伊尔哈和都龙哈。从此这一带人学会了织布,还流传一支歌:都龙哈那么哟伊儿哟,伊尔哈那么哟伊儿哟,飞呀,飞呀,净身飞呀,织出布来哟,光又滑呀。

  流传在牡丹江一带。傅英仁口述,王士媛采录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选》第二辑。

  十七、《库伦泰烧窑》(满族)

  忽尔汗海(镜泊湖)附近瓜尔佳部落年轻人库伦泰,“不务正业”,整天琢磨木盆木碗,将制成的木盆木碗拿到抚顺换来瓷盆瓷碗。库伦泰,从汉族老人那里得知瓷盆和瓷碗是黄土和白泥烧的,要想烧成盆和碗,全靠耐性和力气。于是库伦泰开始烧窑。部落人把库伦泰赶出部落,说库伦泰是魔鬼缠身。在东海岸,一位好心的额娘和赛音格格帮他烧窑,几经磨难,来到一个山洞,先烧出透明瓦亮的盆,接着烧出了细瓷碗。这时贝勒老爷带领人马强占了山洞,抢走了盆碗,踢死老额娘,绑走了库伦泰和赛音格格。满族人早先一直用木头和桦皮制做餐具,有了瓷盆瓷碗,都说是东海贝勒烧的,哪知那烧出第一窑瓷器的是把性命都搭上去的库伦泰啊。

  流传宁古塔满族中间。宁安缸窑吴老太太口述,王树本采录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

  选》第二辑。


  十八、《珠浑哈达的故事》(满族)

  很久以前,梅赫勒哈喇(梅姓部落)年轻的英雄英森库尔遭到瓜尔佳哈喇(关姓部落)虎背熊腰的猎手都尔浑的嫉妒、中伤、暗算。两个和睦相处的部落从此互相猜疑,在一次秋祭分配猎物时,几乎发生流血冲突。经百岁老人多次耐心说教,英森库尔一再忍让,主动和好,使战场变成了舞场。而心肠歹毒的都尔浑并未就此罢休,在最后一次企图暗害英森库尔时暴露了自己,慌忙骑马逃跑,摔死在路上。

  产生于上古时代,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傅英仁口述,余金采录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选》。

  十九、《半截碑》(满族)

  在庚子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黑龙江北岸的腰屯,也进来一些沙俄兵。一来就到处抢粮食,还强迫中国人给磨白面。耿石匠听说俄国人要用他做的磨拉白面,一夜功夫,就把屯里的石磨磨齿全凿坏了。第二天磨进去的小麦出来的还是小麦。俄国人撒下人马到处找耿石匠,没找到,不久俄国军队也就根据什么条约规定撤走了。3天后,耿石匠回来了,在山里凿了块很大很大的花岗岩石料,说有大的用项。过了好长时间俄国兵又回来了,抓了7天7夜也没抓到老耿头。第八天老耿头自己回来了。沙俄兵强迫耿石匠教给他们铲磨技术,老耿头说得3个月满徒,让四个小俄国兵把那块大石料磨成中石料,再磨成小石料,最后磨成高有三尺、宽有尺三、六面坦平见光的一块碑石。耿石匠亲手在上面刻上四句诗:“罗刹占我清土地,天不容来地不依,有我老耿三寸气,敢和罗刹拚到底。”又在碑背后刻上腰屯边框四至,各家各户姓名,立碑年月日,面朝江南立在了村头。众人看了无不热泪盈眶。老耿立完碑要走了,但不能就这样走。老耿拿起大锤把石碑齐刷刷从中间一断两截,带上上半截就上船奔江南去了。船到江心,俄国兵追上来了,要捉活的,就往船上跳,老耿抡起石碑一碑打死一个,三碑打死三个。俄国兵饿狼似地扑上船,老耿抱起石碑就投进了黑龙江。3天后,人们把老耿打捞上来,那半截碑还紧紧地抱在老耿的怀里。人们把老耿埋在瑷珲城外35华里的一个小山包上,半截碑就埋在老耿的头上。年年清明人们都给老耿上坟添土。

  产生在清末,流传在黑河、宁安等地。傅英仁口述,栾文海采录整理,载于《黑水》杂志1982年第3期。

  二十、《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江东六十四屯(江东六十四屯:黑龙江左岸中国64个旗屯的总称。)住有满族、汉族、达斡尔族同胞,都以打猎为生,兼种庄稼。旗人关仝的女儿关海兰在一次出猎时碰上黑瞎子,一枪没打住,被黑瞎子按倒,被青年猎手林超所救。林超把海兰背回家里,烧水煎药,细心调养,两人产生了感情。双方老人正在为子女操办结婚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俄兵乘机杀进江东六十四屯,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当地人被迫奋起反抗。关海兰和林超拿起****投入战斗。到各家奸淫抢掠的俄兵有很多被旗人零星消灭。头一天俄军败了,第二天来了5 000人,武器都是“十响毛瑟”和“十三出子”,旗人只有单子枪和沙枪土枪。子弹打完,正白旗屯穆昆达用枪筒子和敌人拼,被俄兵马队砍倒。俄兵马队见人就砍,把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赶到几个大房子里,钉上门窗,点火活活烧死。靠江沿的莽奈屯、白旗屯、北列屯、哈达屯、红旗屯群众,被俄军赶到江边,无奈跳进江里逃生,跑在后边的人被俄军用马刀砍死。林超用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了敌一军官,跳下江去,游到南岸。游过江的共100多人,其余全部淹死在江里。海兰姑娘死在战斗中,准备结婚的嫁妆全被俄人抢走。林超的额娘被烧死在房子里。林超和朋友祁双两人过江跑到瑷珲杨木岗沟,见了沟总大人李月苍,控诉俄军罪行,怀念故土,怀念乡亲和海兰,痛哭不止。

  流传在瑷珲一带。姚青山口述,姚天葆采录整理。

  二十一、《奇袭老钱柜》

  1936年初,抗联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李兆麟(1910~1946):抗日民族英雄。原名李超兰,曾用名张寿?。满族,辽宁辽阳人。1932年5月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党员。是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道里水道街9号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接到命令,要他坚决迅速地消灭老钱柜于四炮山林警察大队。当时李兆麟跟前只有几十人,于四炮人多,于是李兆麟决定智取。恰好此时于四炮正在县城汤原给哑吧儿子娶媳妇,部队便长途奔袭,直捣敌人老巢。经3天3夜急行军,天黑时首先端掉了敌前哨卡子岔巴气,活捉了两个正在屋里喝酒的敌人。由两个家伙带路到北岸,迅速解决了东西两院敌人,活捉了小头目黄毛。部队换上伪警察服装,乘敌人抓来的马爬犁连夜直奔老钱柜。第二天路遇敌于五炮带人巡逻,老远就发问:“什么人?”黄毛代答:“老五吗?是我们。”马爬犁乘机飞奔到于老五跟前,立刻下了他的枪。李兆麟用枪指着于五炮的鼻子说:“我们是抗日联军,你们投敌叛国,罪大恶极,应立功赎罪,帮我们拿下老钱柜,保你一条命,不然别说手下无情。”于五炮只好老老实实听从吩咐。掌灯时到了老钱柜。先下了岗哨的枪,然后进了大院,迫使小头目宋喜彬和50多个警察全交了枪,只剩森山指导官和7个鬼子了。李凤林带人摸进东厢房上炕摘枪,森山还没睡死,大吼一声扑上来,李凤林用劲一甩,正好把他甩在地中间的火炉子上,随手一枪结束了森山的狗命,其余全被报销。战斗取得重大胜利,老钱柜的名声就此消失。

  产生在东北解放初期,流传在小兴安岭汤旺河一带。温野采录整理,载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集。

  二十二、《枪打皮袄》

  陈翰章(1913~1940):抗日民族英雄。满族,吉林敦化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1940年12月6日在镜泊湖南湖头与日军作战中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在镜泊湖松乙沟(今弯沟)领导群众打游击时,吃、穿、弹药都十分困难。冬天,陈翰章只穿件开花棉袄,跟战士们一样吃冻干粮。这天突然从蛟河县来个老头要见陈翰章。陈翰章出门一看,那人50上下,火车头帽子,水獭领大氅,原来是陈翰章的舅舅。那人却费好大劲才认出陈翰章来。陈翰章问舅舅干啥来了。那人从包袱里拿出一件厚敦敦的貉壳皮袄,小声地让陈翰章穿上,“看你那个花子样,凭啥遭这份罪呀!”陈翰章把脸一沉,“你到底干啥来了?”“来接你回家呀!”陈翰章斥责说:“国都没有了,哪还有家!”“有!有!把衣裳换上,上我那屈不着你。”陈翰章用匣子枪点着皮袄,厉声说:“把它给我拿出去,挂树上!”陈翰章舅舅一看风头不对,赶紧把皮袄挂在树卡巴上。陈翰章“咔咔”两枪,震得沟塘子嗡嗡直响。“看着没有?谁想不让我抗日,就让他尝尝这个滋味。”陈翰章舅舅吓得缩回脑袋,顾头不顾腚地滚回去了。

  产生在东北解放初期,流传在镜泊湖一带。朱清喜口述,文展采录整理,载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集。

  二十三、《传家宝》(满族)

  老父病危。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交给一个石匣子。老人死后,哥仨把匣子打开,只见里边写有四句话:“大王山金子多,不在前坡在后坡。若是不相信,去问榆大哥。”哥仨遵照老人的话,扛起橛头到山后坡去掘榆树挖金子,结果并未挖到金子,却开出很多地来。哥仨勤劳耕种,发了大财,方领悟到老人教育他们劳动致富的一片苦心。

  流传在宁安一带。老闫头口述,傅英仁、王树本采录整理。

  二十四、《长顺和人参姑娘》

  爷俩随大帮人进山挖参,没有挖到就留在山上了。儿子长顺见青石板上坐着穿一身红衣的水凌凌的大姑娘,正用一双大眼睛笑眯眯地看着他,憨厚的长顺臊得调头就跑。第二天爷俩出去,果然看到一道红影一闪不见了。爷俩分头堵截,爹爹告诉儿子见到那姑娘就拦腰抱住,那是人参精。可是长顺见到姑娘刚要伸手去碰,却又把手缩了回来,又把姑娘放跑了。又一次老人见长顺竟和姑娘坐在一起亲热的又说又笑,一见老人,姑娘一转身又没了,长顺又没抓住。老人一气病倒了,参姑娘每天来给老人熬药,做饭。老人受到感动,看出姑娘对儿子很好,就同意姑娘留下一起生活。姑娘含羞地叫了声“爹!”从此就和长顺结成了夫妻,

  一家三口过上美满日子。

  流传在宁安县马河乡。李连璧口述,李萍采录整理,载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4集。

  二十五、《巴隆色被斩》(满族)

  孤苦伶仃的小伙子巴隆色上山采参,无意中把被野兽踩倒的一棵红花扶起来,救活了。第二天见一老太太,送给巴隆色一个宝物索拨拉棍,巴隆色用这宝物找到了10棵6品叶大苗参。回到家表兄骂巴隆色是穷命鬼,说那老太太是人参精,抓住挖出来献给皇上就能当二品官。巴隆色心活了。两人进山把老太太骗出来,表兄立刻用红头绳套上,挖出一棵24两大人参。正要进京,有5个小孩突然跑来跪下,请求把他们的额娘给放了吧。巴隆色一看心软了,正要放,表兄说那都是老太太的儿子,叫母子参,送给皇上就能当宰相了。巴隆色一听又心活了,两人就把5个小孩套住,挖出来,把6棵参装进桦皮篓里,背着上路了。6棵母子参在篓里唉声叹气,说没想到巴隆色这么忘恩负义!桦皮篓问出事情原委,就和路边花喜鹊商议出个搭救人参母子的法术,使两人越走感到背上越沉。这时来一老头,说6棵人参是6路天兵天将,能帮他们打天下,做皇上,还用法术当场演习一遍。两人一听能当皇上更好了。就用法术指挥6路兵马去攻一座山城。忽降大雨,6路兵马不见了,皇上的官兵涌上前把他俩逮住,就地斩首了。

  流传在宁安一带。傅英仁1983年口述,王士媛采录并于1984年整理,载于《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4集

   二十六、《巧媳妇故事》

  关老汉有4个儿子3个媳妇,一日放3个媳妇回娘家,让大媳妇去住七八天,二媳妇住半个月,三媳妇住15天。又让各捎点东西回来,让大媳妇捎点纸包火,二媳妇捎点没有刺儿的方白鱼,三媳妇捎点红心罗卜。还特别嘱咐三人同一天去同一天回来。三个媳妇赶紧收拾收拾走了。到岔路口要分手时,三个媳妇都愣住了,到底老公公让哪天回来,都捎啥东西呀,谁也没弄明白。

  三个媳妇愁得哭起来了。路旁有家肉铺的姑娘出来问为什么哭,三个媳妇一说原委,姑娘立即说7天加8天是15天,半个月也是15天,你们三个不都是15天回来吗?姑娘说纸包火是纸糊的灯笼;没刺儿的方白鱼是豆腐;红心罗卜是煮熟的鸡蛋。三个媳妇恍然大悟,高高兴兴地走了。过半个月,三个媳妇都在同一天回来并把各样东西都捎来了。老公公很奇怪,三个媳妇怎么一下子变聪明了呢?一问才知道是路旁肉铺的姑娘说破的。老头就特意去访这位姑娘,姑娘问要买啥样的肉啊?老头说要买皮打皮、皮靠皮、瘦的不带骨头、肥的不带骨头四样。姑娘按老头的要求把肉割好一包包递给老头,老头打开一看,皮打皮是猪尾巴,皮靠皮是猪耳朵,瘦的不带骨头是猪肝,肥的不带骨头是猪肚子,心想这姑娘是真行啊。回去托媒人给四儿子作了亲,没几天就娶过来作了四儿媳妇。老头拿来绿豆、大米、小米和韭菜、鸡蛋,问四个媳妇谁能用这些东西做出8样饭20样菜?三个媳妇都说做不出,四媳妇巧妙地给做出来了。老公公乐了,十分得意,在门外写上“万事不求人”几个大字。这下触怒了县官,县官要老头三天买来天那么大一块布、海里面的五斤油、公牛下的一个犊,否则就要判罚。三天头上。四媳妇巧妙机智地应付了县官,县官只好认输,灰溜溜地走了。老头高兴极了,觉得四媳妇真够得上万事不求人了。

  流传在黑河等省内各地。王正清口述,谷丽辉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

  二十七、《石头人的故事》(满族)

  哥哥索儿泰娶了媳妇忘了娘,霸占了阿玛留下的一点财产,狠心地把老额娘和年幼的弟弟赶出家门。弟弟英翅窝和额娘在山脚下压个小窝棚,每天上山打柴,母亲织布,相依为命。一天英翅窝在山上偶见一石头人,张着大嘴似笑非笑,很是好玩,便顺手把冻得又冷又硬的干粮放在石人嘴里,又去打柴。待回头取出吃时,干粮变得热热乎乎。英翅窝把吃剩下的最后一个重新放进石人嘴里,准备带回家去孝敬母亲。可是在掏这最后一个干粮时,却从石头嘴里掏出一包金子。英翅窝乐颠颠地拿回家去告诉额娘,额娘让英翅窝送回去,教育英翅窝不能收取不义之财。然而石头人一再给英翅窝金子。母亲感到这是天意,只好收下。用以置房置地,发了大财。见此情景,哥哥索儿泰跑来弟弟家套出真情,也去山上打柴,往石人嘴里放干粮,结果掏出的是树叶子,是青苔。他气得大骂,使劲往里掏,只听“格登”一声,石人大嘴一闭,把索儿泰的胳膊死死咬住,再也抽不出来。黑心的索儿泰被冻死在大森林里。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赵大娘口述,王树本1984年采录整理。载《满族民间故事选》

  二十八《九头鸟》

  崆峒山后的黑风洞里有个长有九个脑袋的妖怪,叫九头鸟,巨齿獠牙,一天吃一对童男童女。九头鸟把山下的小孩吃光了,就把王家16岁的巧姑抓来。巧姑在洞中见一受伤的小姑娘,知道小姑娘因为身上有伤才没被吃,巧姑就用别头簪把自己的胳膊也划出伤口。一天巧姑偷听小妖们说大王受了重伤,要用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半夜子时生的姑娘九根头发烧的灰,再用大王中间那个头上的九根红头发中的一根烧的灰,才能治好。巧姑说自己就是那个时辰生的人。巧姑来见九头鸟,拔下头上的九根青丝,装作给九头鸟治病。九头鸟见姑娘长得好看,就想给自己作压洞夫人。巧姑先拔掉九头鸟一根红头发,接着把那八根也一下都拔下来,疼得九头鸟哎呀一声昏了过去,从石板滚下去。巧姑乘机卡住九头鸟中间那个脖子,不一会儿,九头鸟中间那个头就断气了,那八个也都完蛋了。妖一哄而散。巧姑带着小姑娘,连夜逃出洞去。

  梁玉昆讲述,梁常军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

  二十九、《老虎妈子》

  妈妈要给姥姥祝寿去,嘱咐四个女儿好好看家,妈妈不回来,谁来也别给开门。山洞里住着个老虎妈子,变成个老太太,拦住老妈妈问:“老姐姐打哪儿来,上哪儿去,拿的都是啥呀?”老妈妈说:“家在山前住,上娘家给妈过生日去,筐里装的是寿桃寿面”。老太太要寿桃吃,边吃边问:“家里都有啥人儿叫啥名儿呀?”老妈妈说:“有四个女儿,大的叫扫帚姐,二的叫门插关,三的叫门了吊儿,四的叫针线笸箩”。老太太又要寿面吃。吃完说你脖子后有个大虱子,上去一口,就把老妈妈给吃了。换上老妈妈的衣裳,来到老妈妈家。邦邦邦敲门,说:“扫帚姐快开门哪,妈妈回来了。”扫帚姐说:“你不是我妈,我妈今个不回来,不给你开门,”又叫门插关、门了吊儿,也都不给开。一召呼针线笸箩,针线笸箩一听,说:“妈回来了,我去开门。”大姐一把没拉住,哗啦一声门开了,老虎妈子一下挤进门。小针线笸箩跟老虎妈子睡,问老虎妈子手咋这么粗啊?屁股后咋还有毛呢?都被老虎妈子骗过了,完了就把针线笸箩给吃了。嚼东西声把三个姐姐惊醒了,发现老虎妈子把小妹妹吃了,就借口跑到外头,爬到大树上。天亮了,老虎妈子见姐仨不回来,跑出去一看,都在树上呢。姐仨就骗它也上树,让它用根绳子捆上腰,拉到半截腰,手一松,嘭地一下把老虎妈子摔进井里。井口长出七棵大白菜,三姐妹砍下来卖给货郎换针头线脑。货郎挑大白菜回家,路上大白菜说话,到家后用大白菜插小豆腐也说话,就倒进猪食槽子喂猪了。

  冯书媛讲述,刘淑清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

   三十、《桦皮篓》(满族)

  很久以前,在花脸沟有小哥俩被迫给葛珊达(地方武官)家上山打猎。一日见一衣着破烂冻得发抖的白胡子老人,好心的小哥俩二话没说,就把衣服脱下给老人穿,把干粮拿出给老人吃,天天如此。后来老人又把猎物给吃了一半,小哥俩为此回去后挨了20鞭子。第九天老人告别时送给小哥俩一个桦皮篓。小歌俩第二天一醒来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饭味,掀锅一看热气腾腾,又是饭又是糕,两人饱饱地吃了一顿。从此每天每顿都有现成的饭菜,小哥俩很奇怪,偷着一看原来有三个仙女一样的姑娘在给做饭,做完就化作三股青烟回到桦皮篓里。后来小哥俩就祷告桦皮篓,让家家户户锅里都有饭有糕。果然灵验,从此各家都有了糕饭吃。葛珊达知道后把桦皮篓抢了去,向桦皮篓要金银四大篓,霎时间葛珊达果然有了四大篓金银。接着葛珊达又要霸占三个姑娘,这时桦皮篓里窜出三条火蛇,照葛珊达脑门飞去,转眼间大火烧红半边天,把葛珊达烧死,把葛珊达的家烧得片瓦无存。小哥俩把四篓金银分给了穷乡亲,从此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傅英仁口述,傅英仁、王树本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选》。

  三十一、《十兄弟》

  一家两口子,媳妇要临产,肚里的小孩忙去给姥姥托梦,让姥姥快来,说晚了母亲就没命啦。姥姥来了,见姑娘一生生了十个,姑爷正端着十个小孩往外走,要扔出去,说这赶上老母猪下崽了。姥姥没让扔,给十个孩子依次起了名,叫大大乐儿、二大力、铁脖子、四长腿儿、五大帽儿、六大嘴、千里眼、顺风耳、九钻天儿、十长胳膊。一来二去十兄弟长大了。一天出去 达,到了北京,见了金銮殿,老大一乐,把金銮殿给呲歪歪了。这还了得?二大力说没事儿,上去一扛,硬给扛过来了。这下惹了大祸,老二被抓起来,要砍头。老七千里眼瞅着了,说可不好了,要斩二哥。老三说:“我去!”老三是铁脖子,硬把刀给抗折了。说杀不了推大江吧。这话让老八顺风耳听去了,就去告诉老四。四长腿代替老三被推进江里,江水才没膊楞盖儿,老四顺便抓了很多鱼。五大帽去把鱼用帽子兜回来了。六大嘴非要先尝尝不可,三口两口给吃没了。九钻天很不满意,蹦个高把天钻个大窟窿,不惹地祸惹天祸,十长胳膊说:“没事儿!”拣个砖头,一伸手把天给堵上了。

  流传在哈尔滨南岗区及省内各地。卢桂芳口述,卢华芳、石文展、张虹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

  三十二、《貉子和獾子》(满族)

  貉子原来很凶猛,以生有又厚又长的不怕风雪的绒毛而傲视别人。一次在听阿不凯恩都里讲防猎护身法时貉子呼噜呼噜睡大觉,啥也没听见,回来后误吃了缩骨丹,骨头节越缩越小,缩成了尖嘴巴、豆眼睛、四个小爪,光剩一团绒毛的动物。貉子只好请獾子去给说情。阿不凯恩都里说:“自以为是,骄傲懒堕,是毁灭的开始。你既然同情它,你就领去吧!”獾子很懊丧,只好把貉子领回来。但懒貉子不会干活,獾子气的说:“趴下,帮我搬土。”貉子就仰颏朝天,獾子盗土往它肚皮上装,叼住它的粗尾巴往外拉土盗洞,貉子也就甘心给人当运输工具用。冬天就这样赖赖乎乎住在一起。

  流传在小兴安岭一带。杨青山口述,富育光采录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选》。

  三十三、《年息花》(满族)

  唐阿里随顺治皇帝进关打到湖南,在山里搭救了一个被老虎扑倒的老人。老人为报救命之恩,把女儿年息许配给唐阿里为妻,要唐阿里返回家乡宁古塔时带一棵杜鹃花根,栽在家乡的山坡上。唐阿里解甲归乡,把带回的花根栽在自家的山坡上,发芽长叶,开出一朵娇艳的杜鹃花。这天老人真的把姑娘年息给送来了,成亲后老人飘然而去。唐阿里上山打猎,年息以自己的专长给人治眼病、治哮喘病。这天雹子神来强迫姑娘跟他走,姑娘不从,被雹子神打昏;苏醒后又遭火神强迫,姑娘仍不从,火神用烈火把姑娘烧焦,并把姑娘的骨灰撒得满山遍野。满山遍野长满红艳艳的杜鹃花,人们称作年息花。五月节,人们成群结队地前往西山,用年息花的露水洗眼睛、治气管炎。此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流传在宁古塔满族中间。傅英仁口述,郑亚民采录整理,载于《黑龙江民间故事选》。

  三十四、《人参和松树》(满族)

  人参和松树本是很要好的朋友。由于人们砍伐松树越来越多,松树害怕了。人参帮松树出主意,说搬到大兴安岭去吧,那里人少安全,松树就到大兴安岭安了家,子孙繁衍,苍葱翠绿。后来大辽王强迫女真人到处挖人参进贡,人参就去找松树,也想在大兴安岭安家。松树早把老友忘了,人参苦苦哀求,松树才勉强答应帮它搬过来。人参嘱咐松树说:“若是有人来,你可别说我在这里。”过几天果然有人来挖参,松树想了想说:“你们找人参吗?它藏在这疙疸。”采参人挖到了人参,可是用啥包呢?说:“还是用松树皮包吧。”从那以后采参人凡是挖到参,都要剥松树皮包裹。

  流传在嫩江一带。吴德布口述,富育光采录整理,载于《满族民间故事选》。

  三十五、《宝葫芦》

  弟弟在哥嫂逼迫下分了家,净身出户。春天弟弟跟哥哥借高梁籽儿,嫂子把高梁籽儿放锅里炒个八分熟,弟弟种上后就出一棵苗,精心侍弄,到秋长得又粗又高,那穗头像把大伞。刚把它砍下来,就来个大老鹰叼起就跑。弟弟一急抓住高梁杆,被带进一个山洞里,得一歪把葫芦,拿回家。闭上眼对着葫芦一叨咕,先要二斗红高梁,又要三间大瓦房、猪马牛羊和铺的盖的,弟弟一切都有了。嫂子知道后也从头到尾照着去做,得了个破筐头子,闭眼一叨咕出了一筐又腥又臭的大粪汤。哥嫂一气之下就霸占了弟弟的大瓦房,把好衣裳也给穿上了。把宝葫芦给踹碎了。弟弟哭着把宝葫芦捧起来,又长一块了。一叨咕,房子随风而去,哥嫂急忙去撵,嫂子向他哥忙喊:“唉!你咋把衣裳跑没啦?”大哥回头一看:“喊啥?你身上连个布条都没了!”两口子就这样丢了丑,再也不敢欺负弟弟了。

  流传在宾县及全省。李氏口述,李春荣采录整理。

  三十六、《叭儿狗耕田》

  哥俩过日子,老大精,老二傻,嫂子奸。傻子成天干活。嫂子包白面黑面两样饺子,黑面里下了毒药,要毒死傻子。小叭儿狗赶紧给傻子报信,两次傻子都没药死。哥嫂逼着傻子分家,傻子犯了愁。叭儿狗说傻子傻子你别愁,分家你要我,我能帮助你。傻子就要了小叭儿狗。叭儿狗帮他拉犁种地又拉车。一天下雨,一辆拉绸缎的车误在泥坑里,小叭儿狗去帮拉出来,一车绸缎送给了傻子。嫂子借去小叭儿狗,一辆拉饷银的车误住了,小叭儿狗就是不使劲,嫂子把小叭儿狗打死埋了。傻子到坟上哭叭儿狗,坟上长出柳条。傻子编个柳条筐,南来的雁北来的鸪,到筐里下了一筐蛋。嫂子把筐要去,南来的雁北来的鸪,给拉了一筐屎,嫂子气得把筐烧了。傻子到灰堆里扒出豆,吃了豆放香屁,给富人薰花布,得了很多钱。哥哥也吃豆,喝凉水穿稀屎,弄得臭气薰天。财主把他屁股给塞上橛子,揍了一顿,他爬着回家,喊道:“老婆子,拔橛子!”他老婆用力一拔,“哧”地一声,穿她老婆一身稀屎。

  流传全省。孙骏文口述,李晶华、王丽君采录整理。有多种异文。

       赫英多善传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