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从“泓水之战”看汉人贵族精神之沦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评价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表现:“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据说,为此,1949年后《子鱼论战》便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文中两大主人公之一的宋襄公作为虚仁假义,目光短浅和迂腐愚昧的典范成为被耻笑的对象,而另一主人公子鱼(大司马固)则以其灵活的战略战术备受赞颂。且看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者如何说:“开始,宋军在军事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如果抓住战机,及时出击,可以击溃楚军。但是宋襄公企图用假仁假义笼络诸侯,两次贻误战机,结果打了败仗,不但损兵折将,自己也受了伤(第二年死去)。《子鱼论战》一文着重记述了司马子鱼关于战争的言论,并把他同宋襄公互相对照,既揭露了宋襄公的迂腐和伪善,也表现了子鱼高明的军事见解和能。”事实上,对此二人的评价两千年来基本如此,反映了两千年来汉人人文价值取向的传承。

近日有人对“泓水之战”从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上作了反思,认为自此役始,中国便人心不古,什么“君子不趁人之危”,什么“不鼓不成列”,都是迂腐的陈词滥调,“攻其不备,乘其不意”“先下手为强”等才是王道,一句话,只要能取胜,什么下三滥的手段都可以使。所以就有了接踵而来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孙子兵法式的作战方式,中国战争史从此翻开了黑暗的一页。这一页一翻便是两千年。不惟如此,汉人早于西方出现的贵族精神便如昙花一现,早早凋零于二千年前了……。 有史家指出:“泓水之战”不但是中国古代战争观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战争准则的颠覆(此战之前,为战以礼,古风盎然,打仗重在展示风度;此战之后,兵以诈立,人心不古,全然不顾斯文扫地)。更甚,它还是中国人道德水准的一个分界线,标志着中国人人格和道德的转型,标志着中国人纯洁心灵的终结……。

 若干年前初看好莱坞有关冷兵器时代的大片,那些战争场面所表现的正所谓"礼仪之兵"--"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实不相瞒,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战争场面,口呆目瞪之际,冒上大脑的也就是“迂腐”二字,而后觉得好笑:不是说“兵不厌诈”吗?不是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吗? 怎能把关乎国家和民族或种族生死存亡的打仗当个游戏玩?不错,现在我们都知道,西方人很喜欢把任何一件事都称为“游戏”(game),既是游戏,便有规则,为的是公平合理,以力量,智慧和技能定胜负,展现的是人格尊严 -- 自己的和对手的。然而我们这些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毛式教育长大的人自然不懂这些,只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只知胜者才有尊严,为了这个胜者的尊严,任何无尊严的事情都可以去做。这是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文化,因此我才有此发笑之举。这当然是很浅薄,可是这种浅薄由何而来?我们的文化里有过贵族精神吗?有过除体育竞技之外的全社会不论敌我都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吗?

   昨天很偶然地读到了《子鱼论战》这个故事,才知道汉人的文化里也曾有过贵族精神,虽然是二千多年以前的(不是士大夫精神),著名代表就是宋襄公。可是这个倒霉的宋襄公,以他那个时代的贵族精神和高尚人格本着游戏规则行事,因为泓水之战失败而成了千古笑柄。他本大可以不成为笑柄的,还有可能成为道德楷模,贵族精神的高尚代表,那子鱼充其量也就是个无道德底线,无视游戏规则的军事参谋罢了,所发议论也就是个事后诸葛亮。可恨的是那些个对此事评头品足的古人们,对宋襄公大加耻笑和羞辱,对子鱼却大加欣赏和崇拜。识几个字的人,读书也不用脑子,人云亦云,跟着起哄。倒是那个圣人孔老夫子为宋襄公说了几句公道话,可是把他老人家奉为神祗的千百代老老少少读书人,在这点上却不把他当回事,可见实用主义才是硬通货。

一种精神的弘扬和被抛弃,不一定是某个强权所为,细小环节往往成为历史的拐角,比如这场从军事上来说毫不起眼的小仗“泓水之仗”,比如偏偏把这场小仗记录下来的好事文人,偏偏有人自作聪明的作了一番误导汉人几千年的指手画脚。可见文人光有才还不行,还得有德,还得有高远的眼光:他们怎么就想不到任何战争任何战场放在任何游戏规则里都会有个胜负,你打破了敌我双方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有底线或无底线,取而代之的是另外的游戏规则,你赢得了一场,赢得了永远?宋襄公输了一场战争,那些可恶的古人则以他们卑劣的小人之心使汉人输掉了高贵。全怪他们也不对,二千年里,难道中华民族就出不了一个有点反思态度,有点高贵精神的人替宋襄公说话?

   写到这里,想起了中学语文课编者,难道他们不就是卑劣小人,就因为毛泽东骂宋襄公是“蠢猪”,居然更加罗列了一大堆的贬词加在宋襄公的头上:“目光短浅,迂腐愚昧,虚仁假义”,比起《子鱼论战》中子鱼的追捧者,过犹不及,后者多少出于自己短浅的目光和无道德底线地无视游戏规则而选择了扬子鱼抑宋襄公,前者则在此之上,还要加上无骨气地服事权贵。仅此,可不可以说他们在当今中华民族道德堕落的骆驼上,加了一根致命的稻草?要知道他们教的可是如白纸一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毫无社会经验的中学生。

   真希望有见识的汉人们在教这篇课文时,大大地歌颂你们缺少的宋襄公和他的贵族精神。



           子鱼论战(节选自《左传》)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译文: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军队在有利时加以使用,钟鼓用声音来调节士气。时机有利而使用军队,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宏大以鼓舞土气,鸣鼓进攻未成列的敌人也是可以的。”(如沐烟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