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

孔子对中国人害大于利(哪个民族尊孔老二为圣人 哪个民族距离腐败 坠落 消亡就不远矣)



二千年前的孔子,一路得到历代中国朝廷的推崇,其思想得以幸存。到了当代则随着政治温度起伏,一会被踩在脚下,一会又捧到天上。文革时毛泽东全面批孔,孔子被鞭得体无完肤;最近中国亲官方导演又拍出电影《孔子》,把孔子歌颂到近乎完人,通体发光,又是“万世师表”了。

但无论捧上天,还是踩在地,反映的都不是真实的孔子。文革时毛批孔,是要打破一切秩序、规范、伦理和限制,为所欲为,实现“毛式”乌托邦。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更是荒唐,二千年前的孔子,跟林彪八杆子都打不着,但毛硬是拉“孔子”陪绑。今天中共推崇影片《孔子》,虽是歌颂,但跟当年毛泽东“批孔”的性质一样,也是拿孔子“说事”,为的是当前政治。在胡锦涛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提出“和谐社会”,要从老祖宗那里找资源的时候,于丹靠党控制的央视红起来了,现在影片《孔子》试图步其后尘。反正中国有的是张艺谋们,从来不缺那种李莲英给慈禧递“痰盂”的机灵和媚上。

没那么坏,也没那么伟大

今天,客观地看孔子,他既没有毛泽东们说得那么坏,也没有《孔子》拍得那么伟大。其实二千年前,孔子只是一个民间教师而已,他热心教育,关心时政,尤其重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传授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思考。

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那样一个还很原始的时代,孔子可借鉴的前人著作很少,更与西方世界隔绝,主要靠自悟、自省,总结出很多有益的伦理道德,经其弟子整理传播,留下了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人修心养性的《论语》。而且他不像后来中国逍遥派的文人“竹林七贤”那样,回避社会和政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喝圣贤酒,沉浸世外桃源,而是积极入世,奔走呼号,甚至想通过当官来实现其政治理想,体现了一个知识人的社会责任感。

但孔子的思想之所以世代相传了二千多年,成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家之说,和中国历朝历代(除了毛泽东)都尊孔、捧孔有相当大的关系。为什么中国历朝统治者都要尊孔?汉朝时还要“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子捧为“万世师表”,当作“圣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论语》的基本思想是:重视社会秩序、群体规范(而不是自由和个人权利)。这种基调,可以非常好地配合历代统治者希望百姓做顺民的需要。

这一点,跟西方的思想者比较,更可以看出来。西方的民主,至今走了四站: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到罗马(元老院议会),再到伦敦(立宪),然后到美国(宪政民主)。西方民主这一路走来,思想者主要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个人的权利(而不是秩序和群体)。

重视秩序而不是自由

而孔子强调的,却主要是秩序、等级、上下、尊卑等群体主义价值。这些价值取向,从一开始,就限制和束缚了中国人的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孔子的核心论述是“克己复礼”,就是要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要求、个性等等,而服从当朝的规矩和秩序,甚至还要复古到更早的周朝秩序“周礼”。

孔子想建立的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等级社会,所以他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任何等级都不可冒犯,不可逾越,不可违背。上下、尊卑成为最重要的,而不是道理、真理;由此为臣民要服从朝廷提供了理论根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提法,足以说明,孔子的思想,对“治天下”是多么有利。

公开提出和自由价值背道而驰的“君臣父子”观之后,孔子还觉得不够,又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按地位、性别而确立的绝对从属关系,而根本不讲对错、是非。这种等级观念,对中国形成长达二千年的宗法家族文化和专制社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这种“夫为妻纲”,以及孔子宣扬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更为中国形成欺压、歧视女性的男权专制,提供了最早的根基。


孔子反动思想 中华腐败反人类封建文化的浓缩精华


“吃人文化”的始作甬者

而且为了强调等级,孔子不仅有“三纲”,还有“三畏”,提出“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简直是最大限度的扼杀个人自由!只要是圣人(君王),大人(当官的),他们的话,就得畏惧、服从,就不许异议、反对。而所谓天命,就是要中国人听天由命,不可自作主张,自行其是,自己做主。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史上,像孔子这样如此反对自由、蔑视权利,把人限制、禁锢到如此境地的思想家、教育家,还真难找第二个!
中国文人的老祖宗从一开始,就把人的自由思想窒息了;导致一代代中国人,尤其知识份子,至今都深陷于“秩序”超过自由,“群体利益”高于个体权利的思维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都走向了民主自由,而历史悠久的中国,仍处于专制社会的重要文化根源之一。

孔子一生重视“礼”,甚至强调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绝对地步,用秩序和规矩,把人限制到不可越雷池一步。但对涉及具体的经济和生活等,孔子不仅很少关心,甚至反感。他的弟子请教关于农业、园艺、耕田、种菜等,他则骂“小人也”。他还明确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均贫富,而不是自由竞争。在这样一种只求所谓“道德”而蔑视物质生产、甚至推崇社会主义的《论语》熏陶下,中国的知识人,一代又一代,几乎都不重视经济和科学,并抵触甚至反对自由经济。例如晚到孔子死了二千年后的中国抗战结束的四十年代,当时中国的知识份子,无论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还是民盟的等等,按照历史学家袁伟时的研究,“中国各派主要政治力量在经济领域里的纲领居然基本上是相同的。背后的共同理念是: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家是社会不公乃至罪恶的源泉。”这跟孔子当初确立的泛道德观,有相当的关系。

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鲁迅早就看出孔教儒家的问题,他借小说人物之口激愤地说,在古代线装书中,字缝中有两个字:“吃人”。这是觉醒的中国知识份子对孔子学说和传统文化糟粕部份的最精辟总结和最严厉批判!

中国扼杀言论自由的第一人

孔教不仅吃人,孔子本人还曾“杀人”。他一生建构秩序和规矩的学说,不仅变相谋杀了无数中国人的自由灵魂,他当时还直接杀害了一个思想者。据记载,孔子同时代的议政者少正卯,也收弟子讲学,由于强调革新,又很有口才,结果很多孔门弟子都跑去拜少正卯。一生想当官的孔子,后来当上鲁国司寇(相当司法部长)时,虽只有七天,却立刻把少正卯“正法”了。当时孔子给他定的五条罪名,跟今天共产党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几乎没什么不同,都是以思想定罪,以言定罪。例如孔子说少正卯是:心达而险(有学问但心阴险),行辟而坚(坚持特立独行),言伪而辩(能言善道但不合规矩),记丑而博(广泛记载官方丑闻),顺非而泽(赞同并资助持不同政见者)。后来胡适提到这段时也评价说,“中国古代的守旧派,如孔子之流,做司寇便杀少正卯。”

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为一代暴君。而孔子杀害异己,比秦皇还早二百多年。而且他还是知识人,说过很多反对滥杀,甚至“苛政猛于虎”的话,但涉及自身利益时,竟大开杀戒。因而有人说孔子是中国扼杀言论自由的第一人!

不管孔子说过多少有益的话,但从他这个杀人,而且还是以言定罪来看,他就不是“圣人”,更谈不上“万世师表”。而且他的言论整体倾向,帮助了历朝历代的文化专制和思想控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糟粕一面的重要源头。

毛泽东当年批孔时,因中国处于封闭状态,人们完全随毛的指挥棒起舞。今天人们有了跟西方自由思想的比较机会,无论中共当局和御用文人们把孔子捧到什么程度,中国人也难再一哄而上,盲目接受了。@(曹长青2010年3月18日于美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