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高句丽石碑折射东北亚满洲地区的深层矛盾




本文观点不代表满洲族人的观点
北京——所有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朝鲜:它会不会发射弹道导弹?会不会摧毁首尔?还是,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像日本NHK国际频道(NHK World)援引朝鲜官方通讯社的报道所说的那样,周日在平壤举行一场国际马拉松赛,纪念金氏王朝的创始人金日成(Kim Il-sung)4月15日的诞辰?
尽管各方都对朝鲜表示强烈关注,但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过,是另一种关注。
最近,在美国官员中间似乎有越来越多的猜测,中国正转变它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改为冷对该国。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朝鲜唯一的主要盟国,传统上,两国关系被形容为“唇齿相依”。
但在东北亚,在可能关乎土地的问题上,朝韩民众中存在着一种忧虑,即驱动中国兴趣的也许是领土主张,这一点与美国截然不同。换句话说,中国对于在朝鲜问题上与美国采取更一致的立场并不真正感兴趣,因为中国自有安排。中国所需做的就是确保美朝关系保持现在这样的糟糕状态,并增加自身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影响力。
驻京记者郗士(Francesco Sisci)在“亚洲时报在线”(Asia Times Online)上撰写的专栏文章指出:“一些中国人认为,朝鲜核试验实际上针对的是中国,而非韩国或美国。他们强调,这是中美首次同时得知核试验一事。过去,中国会最先得到通知。”
郗士没有提及领土主张问题,不过他在文中写道,“平壤对于被动地被当作中国宏观外交政策中的棋子感到厌倦。”他还说,“对北京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是平壤政权放弃它的核武器,并接受范围更广的经济改革。”
要寻找朝韩民众对中国深深存疑的证据,只需看看去年年末发现一块高句丽(Koguryo)纪念石碑的事件。高句丽王朝的统治范围大致覆盖了今天的朝鲜(以及韩国局部)和中国东北省份的大部分地区,王朝延续700年,于1300年前覆灭。

韩国报纸《韩民族日报》(Hankyoreh)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仔细研究古韩王朝》(China conducting closed research into ancient Korean dynasty)的文章,其中写道,“观察人士表示,对高句丽石碑的研究是为了把它融入中国史。”该英文报道中采用的是高句丽的另一种写法Goguryeo。
这并不是个新问题。2004年,中韩就曾因此交恶。根据我的同事詹姆斯·布鲁克(James Brooke)当时的报道,紧张局势由数起事件引起,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称,高句丽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管辖的地方政权,不论在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中原王朝的强烈影响”。
同年,中国外交部从其网站介绍朝韩历史的部分,删除了有关高句丽的内容。中国政府支持的研究小组“东北工程”在2002年已经成立,目的是确立北京希望看到的那种历史,该小组已发表学术论文来支持这种立场,即这个古老王朝不过是中国的一个诸侯国。
韩国爆发了抗议。而朝鲜对于中国对高句丽宣布主权同样敏感,所有朝韩民众都视高句丽王朝为自己国家的前身。

正如我在首尔的同事崔相焄(Choe Sang-hun)那时解释的那样,高句丽王朝历史上的领土有三分之二属于现在的中国,北京希望能预先阻止朝、韩日后对其东北领土宣示主权的任何可能,那里目前居住着众多朝鲜族人。
吉林省与朝鲜接壤,吉林大学的网站上称该大学的考古学家魏存成是研究这一古王朝的主要研究员,也曾参与“东北工程”项目的研究。
现在,魏存成和其他研究人员正在投入一项关于高句丽和渤海国文化研究的项目,该项目从2011年开始,定于2015年结束。学校网站称,这是国家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项目”。
那块引发利益冲突的新出土的纪念碑又是怎么回事呢?
《韩民族日报》称,这块石碑应该是在公元414年前后刻制,于去年7月在吉林省集安市麻线乡出土,但是这一发现直到2013年1月初才公布。

不在乎伤口撒满盐水,不在乎等待几多轮回;满洲,永远的MANCHURIA.

这是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三块高句丽石碑,参与“东北工程”的同一组人也参与了有关的工作。《韩民族日报》写到,“本报证实,这一研究小组包括了许多参加‘东北工程’的学者,这项工程存在争议,因为它歪曲了”高句丽的历史。
《韩民族日报》还称,就在这块高句丽墓碑发现的地方,“吉林省集安市官员组织了一个指导小组,保护并研究这块石碑。根据集安市文化局最近在当地政府网站上发布的消息,吉林大学教授魏存成也在这一研究小组中。”。
该报称,人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对这块新出土的高句丽石碑的研究结果,来支持高句丽属于中国的观点。
所以,在谈论导弹和马拉松之时,这块墓碑的故事指出了东北亚地区存在更久、更深层次的矛盾,以及中国在这一地区的特殊利益,这值得引起关注。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国际先驱论坛报》(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驻京记者。
翻译:黄铮、张亮亮 
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3/04/12/c12tatlow/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