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万人口的满族作为全中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的自治区 自治州,在满语教学投入方面与国家在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民族自治区的教育投入相比就是零投入;满族人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现状的淡漠无视和无知,政治方面没有也根本不敢有诉求,或者说也不知道要诉求什么;经济方面不能自主;这就是今日濒危满语的大环境与小环境。今天的满族人正在为中国现行政府对原住民族(少数民族)实施的文化种族同化灭绝,资源掠夺政策推波助澜,添砖加瓦并且乐此不彼。
【内容摘要】不知从何时开始,“只有十余位老人仍能说满语”的说法开始广泛流传,它代表了一个阶段的事实,以及当下人们对满语现状的认知。正因如此,当今年年初“满语走进小学课堂”一事见诸报端,文化名人甚至在批评政府把“复活满语”这样的重任交给了小学生.
其实,这与现今国内满语存留的实际状况大相径庭。满语不仅存留在满族聚集区域,更在学术研究中一直使用;而由青年人组成的满语爱好者群体,数量更为可观,后者还反映出年轻满族人新近勃发的民族认同。
满语曾作为一个王朝的国语辉煌过,清朝许多对外条约及发往边疆地区的文书,都以满文或满汉双语的形式写就。然而满族因其人口规模所限,于统治广袤中国的伊始就为民族语言的衰落设下了定局。
在象牙塔里兴灭继绝
“清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王朝,它的版图奠定了现在中国版图的基础。满语的语言和文字档案,是其留下的诸多物质和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处处长吴元丰而言,满语文是他解读浩繁的清朝档案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档案不仅涉及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重要方面,而且规模极其庞大。吴元丰介绍说,“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大约1000万件清朝文献,其中满文文献至少有200万件,占了五分之一。”
清入关后,八旗驻防到全国各大城市及要塞,这意味着他们陷入了汉文化的包围之中。同时,王朝越鼎盛,满族共同体的维系就越让步于满汉之间的交流。满文衰落的迹象,在乾隆时就已相当明显。1911年清朝覆灭后,满语更少为人使用,走向彻底没落。
有趣的是,也正是当年的驻防为满语保留了血脉。1764年,因新疆防务需要,清廷抽调千余锡伯族士兵,加上家属共5000余人,迁徙到新疆。满族化的锡伯人到新疆后,将满族文化尤其是语言传承保留到现在。虽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并在发音和少量词汇上有了些许出入,但据语言学研究,80%以上的语言文字还都保留着原样。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满语人才时,这支血脉起到了关键作用,首个满语班的三名老师都来自锡伯族。1966年,这个满语班的21名学生在中央民族大学毕业。至1975年,这个班又办了一期。在文革还未结束的背景下,它被放到了故宫里开班,经过没有寒暑假的严格学习,1978年毕业,吴元丰便是毕业生其中之一。
除了在故宫内得享政治大动荡中的安宁,吴元丰他们在学习时还都领着工资,“有吃有喝,生活条件很不错。”正因如此,吴元丰多次强调,“国家一直是重视满语的”。
不过在满文档案工作方面,吴元丰认为能胜任的人才,即能把清代满文文献翻译成汉语并达到正式出版水平不超过30人。吴元丰解释道,从事满文档案工作的专业要求很高,不仅仅是满语,还需具备考古和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工作既枯燥又艰苦。“本科生到了我这里,要埋头干五年我才能确定他胜任与否”。
此外,从事满文档案工作的人只享受普通事业单位待遇,年轻人也不愿意来。尽管从业者少,吴元丰却表示满文档案工作不必担忧,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悲观,“档案整理是个很漫长的工作”,而归档编号和文献扫描这些工作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都在做。
真正让吴元丰悲观的是民间满语存活问题。他十分看重黑龙江富裕县的三家子村和黑河的五家子村这两个满语“活化石”,这两个村里以满语为母语且都年过六旬的老人一旦过世,“满语活着的标志”便不复存在。虽然地方政府想了一些办法来延缓满语消亡的进程,但吴元丰仍然认为原生态满语的消亡迟早会发生。
自学成才的先行者
如今想学习满语,可以在网上轻松下载到大量的资料和教学视频,上满语班也不算难事。然而,就在七八年前,民间满语爱好者却是举步维艰,不但找不到老师,合适的教材有钱也买不到。一切进步源自民间满语学习的先驱们。
王硕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满语名字为完颜苏勒,身份证上的民族却显示为“汉族”。“我肯定是满族人,但身份证这事就得追溯到很早的时候了”,王硕谈起一段特别的家族史,“大概是‘满洲国’垮台,苏联占领东北时。当时这里既有国民政府的接收大员,也有中国共产党的‘短枪干部’,局势比较混乱。由于不知道未来怎样,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变故,我们当地有许多家族都从此隐瞒了民族身份,不止是满族。”
到了王硕出生的80年代,紧张情绪已不复存在。王硕家乡各个家族都开始续谱、恢复祭祀,他很快注意到自家和邻居从生到死的习俗都不一样,民族认同由此萌发。“我上代人和上两代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对历史的解读带有各种伪科学和神话色彩,不过他们还是很确切地记得姓完颜,还记得清帝退位时自家是镶蓝旗的。”在民族认知方面,王硕是幸运的。很多满族青年已不知道自己家的本姓,只能根据居住地和老家等信息逆推。
王硕家乡的满族人只会说汉语,他们的身份认同纯粹是一种特别的自信:“说不说满语,老子都是满族人!老子祖上特别牛过!”构建这种自信的,是各种各样吹牛的段子,关于他们“太爷爷的丰功伟业”,几乎都不是真的。王硕说,家乡的满族人会把东北一切文化,包括汉语代表的文化都视为本民族的,把当地的汉族人也视为“外来人”。因此,尽管不会满语,王硕成年前都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处境毫无焦虑。
连博创办的网站“东北满族在线”当年送给黑龙江三家子满语小学校的锦旗
2013年5月11日下午,满研会举办的首期满语培训班在广州开课,35名族胞和有关科研、学校人员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
2002年,王硕上大学时正赶上互联网普及,这时他才了解到满语已经濒危,于是产生了学习满语的想法。王硕把自己的念头告诉了哈尔滨满族联谊会的一些前辈,与网上濒危的说法不同,这些人告诉王硕,哈尔滨会满语的人很多,80年代还办过学满语的夜校。
在实际见识所谓“能教满语的老师”后,王硕大失所望:“虽然当时我完全不会满语,但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不对,他们把汉语逐字对应成满语。这肯定不是真正的满语,比如说‘你好’,他们教‘si sain’,‘si’是‘你’,‘sain’是‘好’,这怎么可能呢?英语说你好也不会是you good啊!”王硕意识到这些前辈只是有热情,也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努力,但受条件所限,其结果不理想,他希望为同道找到一套成系统的教学。
王硕所在的哈工大是纯理工科大学,但正是因为这样,在听过王硕讲述成立满语社团的理由后,校方特别支持,觉得拯救民族文化是很好的事,另一方面也能给工科院校注入难得的人文气息,社团的申请成立比一般大学生社团还要方便。
真正遇到的唯一麻烦是“谁来教”,完全抱着“先组社团再利用社团找老师”的王硕回答不了社团主管老师的这个问题,托辞说尽量拜托黑龙江大学满语文研究所的专家来教课,尽管他很清楚这不现实。
挽救社团的,是一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名叫陈光远的老先生。小时候接受过私塾式满语教育的老先生,在旅居日本多年后归国。给王硕等社团成员上课时,他拿的是毛笔在毛边纸上写就的那种古旧本子。虽然从教学方法上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但他高超的满语水平至今仍令王硕佩服,正是靠着他的教学,王硕打下了成就他今后学术道路的坚实基础。
当老先生的身体状况不好后,就把教学任务交给了王硕,从此王硕就再没扔掉过教授满语的教鞭。
因为社团的成功,王硕也开始收到热心人寄来的满语资料。一位在天津的王军先生,从网上看到了王硕开班的消息,便打电话问他是否需要什么资料。当时王硕只有老先生留下的几本老式满语读本,用于教学不是非常理想。王军就寄给他了大量教材、词典。一直到今天,这位先生仍在送给王硕资料。最令王硕感动的是某次王军购买了一些绝版资料,“不但复印一个A4的送给我,还把它放大印一个A3的给我”。
在不牵涉版权保护问题的前提下,王硕和朋友们都把它们做成电子版,放在网上供后来者参考,网上的满语资料也就从这时逐渐丰富起来。
毕业工作三年后,王硕决定辞职去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继续读书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当时已经教了三年多满语,越来越觉得讲课力不从心,希望能够接受一次系统的语言学训练,弥补自己半路出道的不足;二是钻研满语需要看前人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能认同一些论文里的结论,但苦于没有身份发表文章,不想当“民科”的王硕决定参与到主流学术圈中去。“我考硕士不是为了学满语,我绝大多数的满语水平都不是来自学历教育。”也正是在读硕期间,王硕创办了民族大学满语班,为北京求学满语的后辈打造了一个最佳去处。
王硕的经历在几年前的满语学习者中并不算特殊,在互联网和民间满语班可以依靠之前,他们几乎都走过了这么一条摸索中学习的道路。甚至中央民族大学满语班的第四任协会会长刘云,在2007年最初学习满语时也是依靠从沈阳淘来的几本教材,由于教材上的满文没有手写体,刘云也就跟着学了一手的印刷体满文。
兴旺的民间满语班
从东北远赴西藏工作的萨达,坚持让大家都以这个满语名字称呼他。他在名片上还用满文将之印出来。不过在儿时,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及语言近乎一无所知,除了从爷爷辈那里知道几个简单的人称代词外,只能靠虚构的清宫剧来构筑民族认知。
转变发生在读大二那年,偶遇教授满语的老师,让他才意识到自己对本民族文化并不了解。通过网络,萨达听到了满语歌手宋熙东的歌,“可以说是宋熙东的歌打动了我,让我开始学习满语”。
宋熙东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东子”。他本是一个普通北漂,在民族大剧院帮几位老师打理录音棚里的前期录音工作。由于离民族歌舞团比较近,可以见到许多少数民族歌手。作为满族人,东子对自己民族的音乐自然好奇,于是向来录音的音乐人打听:“有没有满族的歌谣啊?有没有唱满族歌的人啊?”打探的结果并不理想,他又转而搜寻资料,结果发现找到的全是汉字注音的,东子认为这与真正的满族歌谣有较大出入。
拜师王硕学会满语后,东子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采风,他带着DV和录音笔走访中俄边境尚有满族歌谣流传的村庄,将原生态的歌唱记录下来并放到网上。东子的工作颇受满族年轻人好评,“义务共享的这些民间记录是大家欢迎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东子说。
萨达不乏同学,他的室友那木图即在此列,从小接受与汉族一样的教育,直到高中时才因为网络激发了归属满族的民族意识。学会满语后,那木图发表了一些满文文学作品,还在长春满语班当过老师。每到一地工作,无论是长春、呼伦贝尔还是内地的青岛,那木图都组织当地满族人参加民族节日颁金节(因为“满洲族”这个称谓于1635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由皇太极选定成为正式的族名。于是,这一天是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诞生的命名纪念日)的活动,参与活动聚会的人也会尽量用满语交流。
为萨达与那木图学习满语创造条件的,是长春的满语发烧友自费开办的满语学习班。民间自发的满语班越办越多。除了东北和北京,在西安、成都、深圳也开始出现。不过,一家满语班成立并不意味着就能持续运作。
东子当年的师父王硕回忆道: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的三年间,他曾跟北京多家满语学习组织都有过合作,但都比较短命,经费花光就会解散
能长期生存的满语班,一般都妥善解决了财务问题。沈阳满语班的负责人刘冠群介绍,他们的场地是满族同学免费提供的,老师也是志愿者,他便是其中之一,不太需要头疼花销问题。而开办更久的满语班,往往依托大学生社团这一形式。例如王硕创办的在北京最为著名的中央民族大学满语班,实际上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下属的学生社团组织满-通古斯语言研究会。
“主要花销是发给学员的自制教材以及每节课前发放的资料;另外,通过期末考试的人会得到一件印有满文的T恤,如果考的分数在85分以上,还可得到一套《新满汉大词典》,开展颁金节活动也需要少许花销。”刘云说,经费来源则主要是每个社员缴纳的会费。入不敷出是常事,每任会长都会自己倒贴。
中央民族大学满语班有零基础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学习字母、基本的语法和日常对话,高级班学一些比较复杂的语法和文献,学期均为半年。前来满语班学习的学员形形色色,从小学生到70多岁的老人都有,求学者有些是因为自己是满族,有些来自社科院等单位,出于研究需要来学习一些满文;甚至有人是希望拿到满语班的合格证书,作为图书馆应聘和出国留学的筹码。刘云还提起一类特殊的学员:一些年岁比较大的满族老人,虽然考试都考不过,但会反反复复来学,还要回家教给孙子。
面向社会开课的满语班,常遭遇学员流失。刘冠群说,沈阳满语班刚开班的那节课最少会有20人来听课,多的时候有30多人,随着课程开展,人数会很快地减少,大概课程过半时就只剩下五六个人了,但这五六个人一般都能坚持到最后。中央民族大学满语班的情况稍好,每次开班招新生时会招五六十人,然后陆陆续续又会来约20人,坚持到最后的能有30人左右,而考试合格的能有二十来人。
除了每周六下午必须坚持前来听课外,满语班学员还需要在课后完成约半小时的作业,否则不太可能跟上课程,这是学员流失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最近六年来,学满语的人和学会满语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刘冠群回忆说,自己教出来的学生中,可以看清代文献的人大约有十多个。学有所成的学员,有的又加入到教授满语的志愿者队伍中,为民间满语班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推广满语教学的两面
2009年9月16日,江源满族学堂开学典礼在吉林白山市第三中学举行,白山三中的不少师生穿着民族服装参加了这一典礼。满族学堂是东北师范大学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开设的第一个教学基地,江源区政府和江源区满族文化研究会都在其兴办过程中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在民间满语学习者中知名的金标老师被特聘过来。推广满语教学的三股主要力量,都在满族学堂的开办运作中发挥了所长。
满族学堂开展了两类不同的教学工作。一类与民间满语班相仿,在每年的寒暑假面向社会开班,寒假满语班为期15天,暑期满语班则是25天。由于金标声名在外,慕名而来学习者众多,他计划在未来开设比高阶的语法文献班难度更高一级的学习班,以满足那些追求深造的学员。
满族学堂的另一类教学,则是当地教育局希望的小学满语教育,因有能力讲课的老师有限,目前只是在白山三中的小学部随机抽取了两个满语实验班。由于每周只有两节课,并且授课对象是小学生,因此三年时间大概可达到满语初级班的水平。好在白山三中是九年制学校,满语教学到初中仍可继续,金标老师希望学生到初中毕业时,能达到中级班的水平。
虽然小学生学习满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用处”,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也都并不排斥,甚至还有希望增加更多班级学习满语的呼吁。不过,孩子们的满语教学与今后的深造接轨不足,令金标有些担忧。针对高中生开展的满语教育,目前已出现在辽宁锦州北镇满族高中,但大学对于满语特长学生的招生政策还很缺乏。
满语教育也需要考试。考试合格者能拿到东北师范大学满族历史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满族学堂很好的教学质量与作为正规机构的身份使它的结业证书广受认可,除了为感情及兴趣前来学习的满族学员,也有不少学员是受地方教育部门指派前来进修的老师。
被派来进修的教师未必对满语存有真情实感。刘云在满族学堂上过一期暑期班,据她回忆,受派来学习的学员明显不如自愿的积极,甚至有考试后乞求老师改卷时笔下留情方便他回去交差的,“与我同班的同学还有是汉族人的,他也是被派来学满语的,虽然他没什么兴趣,我也不好问他为什么被派来。”
当下满语教育可分为三类:民间自发的满语班、政府主导的中小学满语课、大学院校开设的满语课程及主办的教学基地。目前,开设本科满语专业的只有黑龙江大学,培养满语人才的主力仍然是民间满语班,沈阳满语班的刘冠群干脆表示,“没觉得政府在帮我们什么啊。”
但政府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小学里大规模地推广满语教育,这是民间力量办不到的。以东北师大满语研究中心和满文书法联谊会提供的教学基地相关资料为例:通过众多政府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黑龙江、吉林及辽宁三省的七个县市都开设了满语教学基地。“目前,仅伊通县学过一年满文课程的学生就已超过7000人,且每年都以超过2200人的速度递增,截至2014年4月底,中心的教学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直接和间接教授的学员已超出2万人。”
那木图就对政府推进满语走进小学课堂感到很高兴,但他也不否认只有民间满语班才能选出真正热爱满语的人。那木图说自己旁听过黑龙江大学满语专业上课,“教学水平确实很高”,但大部分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真正以第一志愿报考的只有一个。
相较之下,刘云对政府教育部门推广满语的态度要尖锐得多。她希望政府要么设立一个机构,招揽民间满语人才来开展满语教育;要么直接对一些优秀的民间满语班加以资金扶持,让它们扩大满语教育的规模。但政府部门本身不应该干预满语教育太多,否则容易造成外行指挥内行。
民间满语班自己也面临着许多尴尬,面向社会招揽来的学员良莠不齐就是一个问题。王硕粗略估算过,面向社会开班,能有35%-40%的人坚持听完最后一节课就很理想了,在这里头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学会;而当学员限制为高校学生时,能有65%-70%的人坚持到最后,在这些人里头能有一半的人是真正学会的。
刘云甚至遇到过连50元会费都不肯交的学员,还被质问你们这种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学怎么还能收钱呢?当然,问这话的人自己并没有坚持上课到学期结束。刘云并不鄙夷这位学员,因为满语对很多满族人而言开始具备了崇高的意义,他们很可能因这种民族传承与金钱挂钩而沮丧,未必是出于吝啬。
满语会消亡吗?
“我对满语的未来有信心,它有大量资料存世,海内外有那么多研究者,现在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光是平时与我联系,会用满语互相交流的都有几十人,没有理由会消亡。”金标的说法也代表了几乎所有自发学习满语的年轻人,与仍停留在“濒危”认识的外人不同,也与特别重视原生态语言的吴元丰不同,他们态度乐观,并欣然接受满语在现代使用环境的变化。
金标认为,把是否还有母语一代作为一个语言生存与否的标准并不妥当,并指出现有母语一代的老年人不应被视为满语的正确传承。在他看来,母语一代的老年人因为文化程度有限,语言也在不断退化之中,他们讲的满语未必完全符合标准。金标认为:“这就好像一个满口东北腔的中国人,脱口而出的一些话,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只是,母语一代老人说的满语与标准满语之间的区别并没有汉语南方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之间的那般大。据王硕讲,他第一次探访三家子村时,发现自己与这里的老人完全可以以满语交流,在一般口语方面都大同小异。
所谓的“标准”是指“在乾隆年间进行了规范化梳理的满文”,清代的标准化满语教学体系,一直传承未绝。金标与王硕都是陈光远老先生按照这个标准体系教出来的。与清代规范化满语比较,母语一代人还基本不会用复句,也不知道许多满语中早就存在、但与他们生活阅历相去太远的词汇。相反,这些都会被当下有志学满语的年轻人掌握。王硕举例说,三家子村的老人不知道“学校”在满语中怎么说,虽然这个词在满语中早已存在数百年,但因为三家子村过去没有学校,老人们也就不会说。
母语一代的老年人也并不只存在于三家子和五家子这两个村。王硕曾多次到黑龙江黑河调研,在他调研的每个村,都发现有人会说满语,而其中最年轻的还不到50岁。因此,即使以母语作为标准,王硕也认为满语完全没有消亡的问题。现在已有大量学好满语的年轻人打算培养其下一代从小说满语。在上一代满语母语人过世之前,要培育出下一代母语人并不缺乏条件。
另一个让这群年轻人乐观的因素,是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成就。现在已经有很多已经消亡的语言都被发掘、研究以致再度复活。以色列人的希伯来语、爱尔兰人的盖尔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毛利语以及波利尼西亚的一些土著语言的复苏历程,都坚定了这群年轻人对满语的信心。
毫无疑问,他们在这些方面所作的努力并不会将满语的功效性价值提升多少,但他们也并不在乎,被问到为何学满语时,这群人不假思索答出的第一个答案必定是:“因为我是满族人啊”——维系民族感情本身就是语言最大的功效。
他们对用拉丁字母表示满语的态度是这种感情最明显的表露之一:与日语一样,满语完全可以用罗马音来表示,这样便免去了学习满文字母这个最艰难的满语入门门槛,但年轻人们的态度大致都是不排斥也不提倡。刘冠群干脆地解释说:如果今后满族人都会说满语了,出于沟通传播的便利,传统满文字母废弃也无妨;但就现在而言,满语还很需要传统满文字母来让满族人寄托感情。《凤凰周刊》2014年15期 赵新宇 2014-05-28 16:05:31
Bucetei Taciki 拼命學吧!玩命學吧,往死學吧~~!
================================
【满洲族人就是这样变成中华民族的!】
----今日满族人的真实写照:为一个不务族业,百废待亡,把耻辱刻在脸上却浑然不知的劣二民族画像 欢迎对号入座!
失忆健忘 鼠目寸光 低能弱智 香臭不分 把汉人文化,历史当做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头脑简单 忘乎所以;喜欢被他族利用和吹牛皮
心存历史恐惧症,习惯寄人篱下 苟活残喘的生存
少年不激进 中年不执著 老年不保守
从小就没有本民族的语言 文化,历史教育与灌输
在尼堪人史籍中屁蹦出来的几个字里确认自己民族的历史,在尼堪人的戏说清剧,电影和谩骂中知道自己是满人
根本不知道或者淡忘本民族的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
把母语当成火星语看待,绝大部分满族人他妈的根本不知道有满文满语!
本民族传统服饰旗袍马褂等成了作秀装逼的道具
一本书就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个人八门心思
有宗教不知传播信仰 有文字不会记录历史 有武力不能保护土地 有国家不能维护尊严
对本民族历史 文化 语言 现状一无所知也根本不感兴趣
对养育祖先和自己的土地根本不热爱,不关心
没有本土观念 没有环境保护意识
喜欢听任别人篡改本民族历史与随便给自己民族定属性,给人物下定义
使用汉名汉姓和农历纪年 通用汉俗;过汉人节日
本民族固有规矩 礼节 风俗全部抛弃
喜欢汉人的农耕繁殖酱缸文化却不了解汉人的说谎秉性
喜欢侮辱祖先和乱认尼堪祖宗
喜欢把汉人的真人恐老二,关红脸等当成祖宗 当成神,当成仙来崇拜
喜欢称自己是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酷爱中华文化 酷爱中国 酷爱共产党超过任何一个民族
酷爱汉人的书法 京剧,诗词和绘画并且乐此不疲
对汉化领路人康熙康大麻子乾隆乾潇洒百般颂扬
一看大清地图就勃起,一说俄占西伯利亚就咬牙切齿;一提钓鱼岛就血脉喷张
比汉人还汉人的真假爱新觉骡们的汉化流毒持续发酵
满奸,献媚的败类们层出不穷争奇斗艳
几代人被劣等汉化却喜欢逢人便说“满族可再伤不起啦”
喜欢说谎和作秀
喜欢自宫游戏
一切向钱看 崇拜权力 追逐享乐
主动与被动交替消化吸收洗脑谎言欺骗教育
没有宗教信仰 缺失普世价值 没有理想 没有信念
没有本民族的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思想家 活动家 没有精英和贵族 海内海外一窝烂
叶公好龙似的谈民族复兴 盲人摸象似的搞民族活动 狗屁也做不来还自己把自己吓一跳
没有组织 没有社团 没有声音 没有诉求 没有主题 没有方向 没有领头雁
没有阅读看书与思考的习惯 做事没有细节
与汉人通婚通育
与汉人没有两样
自认为与汉人没有区别。
汉人做不到的事情满人给做到了,汉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满人也给做到了。
语言 信仰 民俗全部抛弃
土地 自由 尊严全部丢失
意志 精神 武力全部沦丧
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灰飞烟灭 残破不堪 荡然无存
昨天提笼遛鸟四下炫耀,今天把持手机到处转帖~~
汉化 奴化 劣化 虚化 边缘化一个都不少
这,就是一个曾经优秀的3A民族变成了今天的劣等的2B民族;满洲族就是这样变成中华民族的!
作者:(伊爾根覺羅*連博 Irgengioro Liyanbe)
===========================
【亡族奴奏鳴曲------為今日滿族人畫像】
亡族奴奏鸣曲
56个民族55朵花
满族是块豆腐渣
无知无耻无所谓
男女老少成散沙
特征沦丧四不像
精神消亡弱羔羊
满洲根本全抛弃
尼堪①糟粕皆吸取
民族意识负增长
家庭族育零零零
小的一问三不知
语无伦次香蕉人
老的不说吓一跳
思维混乱被洗脑
名人学者赚钱忙
管他民族存与亡
虚假历史认真相
腐败文明吸营养
香臭不分心欢喜
酱缸侵泡美滋滋
给句好话屁颠颠
半彪半傻脑残疾
土地割让他不管
语言消亡他不急
旗袍马褂变道具
民风民俗成过去
基本尊严视癣疥
信仰理想付水流
民族声音整体哑
权益破损个个瞎
假冒满人叫呱呱
爱新觉骡害群马
招摇撞骗贼潇洒
叛族忘祖是人渣
愚劣自大好回忆
贪生怕死缩头龟
狗屁不是玩作秀
吹牛幻想数第一
树倒根腐猢狲散
海内海外一窝烂
民族素质低劣愚
鼠目寸光井中蛙
寄人篱下唱和谐
苟活残喘奔小康
世人面前成笑料
反面教材警他族
名存实亡昨日花
自甘坠落自掘坟
驴踢猪配脑进水
灭种亡族你怨谁?
(崇华媚汉 腐败丧国 儒化亡族 无耻无畏)
尼堪① nikan 满洲语汉人的意思
作者:伊爾根覺羅*連博 Liyanbe Irgengioro
你丫的汉语真他妈棒。
回复删除不过你人真的是个傻逼。
回复删除会不会说话了?你妈是怎么生出你这个畜牲玩意的?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