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着清康熙二十年设立的木兰围场,演绎了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出于练兵武、加强战备、内制叛乱、叛乱、外御沙俄入侵,巩固和保卫北部边疆之需而进行的“木兰秋狝”活动。其中穿插了朝代更迭,帝王易位,也有平民百姓的戏说,堪称半部清定。
图书目录
《木兰扬场传奇》传承考证
引言
第一回
清圣祖 塞北踏查游牧地
赐御宴 始设围场话缘由
第二回
迎驾女 骑马补建公主围
温贵妃 生日喜吃鲜荔枝
第三回
小酒馆 民女巧戏四阿哥
窥黄幄 皇上震怒废太子
第四回
骗钱财 巫婆阴谋施诡计
捉厉鬼 当众揭秘摔尿壶
第五回
太后梁 火烧龙身成御道
刘庄头 策马告状进皇围
第六回
三星潭 金蟾救驾受皇封
主与仆 留名清史佳话传
第七回
军情急 三万叛匪驰京师
备战忙 千里调兵下金牌
第八回
噶尔丹 乌兰布通遭惨败
佟国纲 为国捐躯英魂在
第九回
鹿花坡 童男玉女泪成泉
望妻归 伊逊河畔现石人
第十回
幸木兰 多伦会盟结硕果
返归途 游览风光遇汤泉
第十一回
热河泉 水雾升腾现奇观
磬锤峰 孤石云举耸遥空
第十二回
展蓝图 避暑山庄始肇建
旗王府 父女相见总关情
第十三回
康熙帝 万壑松风试皇孙
小弘历 永安莽喀射巨熊
第十四回
酣入梦 躲避大雨进山洞
痴情鹰 千里迢迢来寻主
第十五回
红照壁 三贵趣讲金鸡叫
皇姑屯 统勋盛赞淑慧女
第十六回
诸阿哥 心怀叵测争帝位
四皇子 随驾射猎受恩宠
第十七回
沉疴重 康熙晏驾畅春园
终如愿 胤稹喜登金銮殿
第十八回
雍正帝 喜怒无常令人惧
身后事 其说不一成谜团
第十九回
怪老头 车搭瓦罐拦御驾
战洪涛 布尼阿森溺水亡
第二十回
乾隆帝 登门指婚含寓意
伊香女 遵旨下嫁王爷府
第二十一回
三更夜 夫妻不和酿惨祸
顾大局 违心断案难服人
第二十二回
张公公 当众受辱起歹意
皇外孙 不归路上陷贼窝
第二十三回
连阴雨 紫桦升火想联翩
水泉边 守株待鹿谈何易
第二十四回
履承诺 山民私建娘娘庙
遭谋害 白马长啸告冤情
第二十五回
围猎场 号角声声旌旗舞
横盘山 弈棋失信损皇威
第二十六回
口袋沟 利箭戳地泉水涌
岳乐围 御笔题就殪虎记
第二十七回
瘟窿山 触景生情吟联对
同出游 君臣观光话语多
第二十八回
鹰嘴岭 秀珍巧遇皇外孙
侧隐心 仗义放还寻生路
第二十九回
青草坡 突遭不幸被蛇咬
遇豹袭 有惊无险谢猎人
第三十回
孩子坟 假戏真做掩耳目
公主陵 含悲祭扫亡灵魂
第三十一回
老布尼 声泪俱下训逆予
张德贤 欺君之罪命归阴
第三十二回
围巢穴 盗匪夜半被剿尽
留后世 秋狝途中竖诗碑
第三十三回
断炊烟 欣喜野菜得宽饥
穿峡谷 巨石飞藩脱险境
第三十四回
翠花女 一曲弹秦动君心
海口处 散步喜获自宝狐
第三十五回
祭骨塔 降魔更名镇龙塔
思同胞 辗转反侧难入眠
第三十六回
伊绵峪 御驾亲迎渥巴铴
忆东归 万里征途洒血泪
第三十七回
王道士 骑驴微服暗私访
望道石 留下民女双脚印
第三十八回
燃篝火 波罗河屯共庆典
万树园 皇恩浩荡不夜天
第三十九回
香妃泪 点点滴滴故乡情
湟太后 赐茶毒死伊犁女
第四十回
皇八叔 意外现身显通寺
李纪恩 赴京赶考双喜临
第四十一回
将军屯 男女老少齐祝贺
状元郎 真心实意谢众恩
第四十二回
雷击火 题文凭吊夷齐松
修宝塔 老妇献策解难题
第四十三回
叹鬼斧 参天古榆封神树
满泪洞 愧汗举荐石洞生
第四十四回
瞻寺庙 有感而发留赞语
悦鑫楼 喜得天子赐楹联
第四十五回
补缺漏 晓岚罚银变赏银
灯光下 语重心长示皇子
第四十六回
辞御座 掸位颐琰接大宝
金山亭 中秋赏月乐开怀
第四十七回
驾龙舟 十里塞湖美如画
观大佛 翠花心潮似浪涌
第四十八回
寿诞日 宾客观戏清音阁
十八班 戏曲艺人规矩多
第四十九回
搭祭坛 跪地祈雨解旱情
闻父病 飞马疾驰返京师
第五十回
侍女情 善有善报享清福
和珅倒 恶有恶报留骂名
第五十一回
图吉利 布尼家族行祭祀
遵遗嘱 鳏夫寡女喜且悲
第五十二回
尽孝道 飞马奔丧报深恩
沾皇亲 布尼仁坤得厚葬
第五十三回
吹油灯 奶奶谆谆诫孙儿
张老太 告状引出案中案
第五十四回
入崖口 风水宝地定宫址
观猎的 多情庄敬动芳心
第五十五回
苦劝女 追忆皇家联姻史
顾大局 遵从御旨定终身
第五十六回
神秘婆 痛说儿女不幸事
塞北佛 喜获乔迁入庙宫
第五十七回
图私利 为抢地盘起争端
红松洼 一棵松下办庙会
第五十八回
观塞湖 忽闻母病急如焚
叹忠魂 回归故里侍主人
第五十九回
苦金花 偶遇李宝两相悦
避世俗 掩人耳目认于亲
第六十回
纵偷猎 禽兽稀少帝忧心
滥砍伐 树木锐减急煞人
第六十一回
阴河畔 天神赐泉驱风寒
车马店 微服私访惩蛀虫
第六十二回
孝子姜 入围割草遭残害
短命女 化作鸟儿比翼飞
第六十三回
嘉庆帝 驾崩山庄众纷纭
道光帝 公启鐍匣即皇位
第六十四回
咸丰帝 丧权辱国失民心
同治帝 太后垂帘秋猕废
第六十五回
李莲英 仗势欺人自掌嘴
何道台 赴围招垦划为号
第六十六回
围场县 百姓联手抗捐税
李管带 违令护民美名扬
后记
引言
第一回
清圣祖 塞北踏查游牧地
赐御宴 始设围场话缘由
第二回
迎驾女 骑马补建公主围
温贵妃 生日喜吃鲜荔枝
第三回
小酒馆 民女巧戏四阿哥
窥黄幄 皇上震怒废太子
第四回
骗钱财 巫婆阴谋施诡计
捉厉鬼 当众揭秘摔尿壶
第五回
太后梁 火烧龙身成御道
刘庄头 策马告状进皇围
第六回
三星潭 金蟾救驾受皇封
主与仆 留名清史佳话传
第七回
军情急 三万叛匪驰京师
备战忙 千里调兵下金牌
第八回
噶尔丹 乌兰布通遭惨败
佟国纲 为国捐躯英魂在
第九回
鹿花坡 童男玉女泪成泉
望妻归 伊逊河畔现石人
第十回
幸木兰 多伦会盟结硕果
返归途 游览风光遇汤泉
第十一回
热河泉 水雾升腾现奇观
磬锤峰 孤石云举耸遥空
第十二回
展蓝图 避暑山庄始肇建
旗王府 父女相见总关情
第十三回
康熙帝 万壑松风试皇孙
小弘历 永安莽喀射巨熊
第十四回
酣入梦 躲避大雨进山洞
痴情鹰 千里迢迢来寻主
第十五回
红照壁 三贵趣讲金鸡叫
皇姑屯 统勋盛赞淑慧女
第十六回
诸阿哥 心怀叵测争帝位
四皇子 随驾射猎受恩宠
第十七回
沉疴重 康熙晏驾畅春园
终如愿 胤稹喜登金銮殿
第十八回
雍正帝 喜怒无常令人惧
身后事 其说不一成谜团
第十九回
怪老头 车搭瓦罐拦御驾
战洪涛 布尼阿森溺水亡
第二十回
乾隆帝 登门指婚含寓意
伊香女 遵旨下嫁王爷府
第二十一回
三更夜 夫妻不和酿惨祸
顾大局 违心断案难服人
第二十二回
张公公 当众受辱起歹意
皇外孙 不归路上陷贼窝
第二十三回
连阴雨 紫桦升火想联翩
水泉边 守株待鹿谈何易
第二十四回
履承诺 山民私建娘娘庙
遭谋害 白马长啸告冤情
第二十五回
围猎场 号角声声旌旗舞
横盘山 弈棋失信损皇威
第二十六回
口袋沟 利箭戳地泉水涌
岳乐围 御笔题就殪虎记
第二十七回
瘟窿山 触景生情吟联对
同出游 君臣观光话语多
第二十八回
鹰嘴岭 秀珍巧遇皇外孙
侧隐心 仗义放还寻生路
第二十九回
青草坡 突遭不幸被蛇咬
遇豹袭 有惊无险谢猎人
第三十回
孩子坟 假戏真做掩耳目
公主陵 含悲祭扫亡灵魂
第三十一回
老布尼 声泪俱下训逆予
张德贤 欺君之罪命归阴
第三十二回
围巢穴 盗匪夜半被剿尽
留后世 秋狝途中竖诗碑
第三十三回
断炊烟 欣喜野菜得宽饥
穿峡谷 巨石飞藩脱险境
第三十四回
翠花女 一曲弹秦动君心
海口处 散步喜获自宝狐
第三十五回
祭骨塔 降魔更名镇龙塔
思同胞 辗转反侧难入眠
第三十六回
伊绵峪 御驾亲迎渥巴铴
忆东归 万里征途洒血泪
第三十七回
王道士 骑驴微服暗私访
望道石 留下民女双脚印
第三十八回
燃篝火 波罗河屯共庆典
万树园 皇恩浩荡不夜天
第三十九回
香妃泪 点点滴滴故乡情
湟太后 赐茶毒死伊犁女
第四十回
皇八叔 意外现身显通寺
李纪恩 赴京赶考双喜临
第四十一回
将军屯 男女老少齐祝贺
状元郎 真心实意谢众恩
第四十二回
雷击火 题文凭吊夷齐松
修宝塔 老妇献策解难题
第四十三回
叹鬼斧 参天古榆封神树
满泪洞 愧汗举荐石洞生
第四十四回
瞻寺庙 有感而发留赞语
悦鑫楼 喜得天子赐楹联
第四十五回
补缺漏 晓岚罚银变赏银
灯光下 语重心长示皇子
第四十六回
辞御座 掸位颐琰接大宝
金山亭 中秋赏月乐开怀
第四十七回
驾龙舟 十里塞湖美如画
观大佛 翠花心潮似浪涌
第四十八回
寿诞日 宾客观戏清音阁
十八班 戏曲艺人规矩多
第四十九回
搭祭坛 跪地祈雨解旱情
闻父病 飞马疾驰返京师
第五十回
侍女情 善有善报享清福
和珅倒 恶有恶报留骂名
第五十一回
图吉利 布尼家族行祭祀
遵遗嘱 鳏夫寡女喜且悲
第五十二回
尽孝道 飞马奔丧报深恩
沾皇亲 布尼仁坤得厚葬
第五十三回
吹油灯 奶奶谆谆诫孙儿
张老太 告状引出案中案
第五十四回
入崖口 风水宝地定宫址
观猎的 多情庄敬动芳心
第五十五回
苦劝女 追忆皇家联姻史
顾大局 遵从御旨定终身
第五十六回
神秘婆 痛说儿女不幸事
塞北佛 喜获乔迁入庙宫
第五十七回
图私利 为抢地盘起争端
红松洼 一棵松下办庙会
第五十八回
观塞湖 忽闻母病急如焚
叹忠魂 回归故里侍主人
第五十九回
苦金花 偶遇李宝两相悦
避世俗 掩人耳目认于亲
第六十回
纵偷猎 禽兽稀少帝忧心
滥砍伐 树木锐减急煞人
第六十一回
阴河畔 天神赐泉驱风寒
车马店 微服私访惩蛀虫
第六十二回
孝子姜 入围割草遭残害
短命女 化作鸟儿比翼飞
第六十三回
嘉庆帝 驾崩山庄众纷纭
道光帝 公启鐍匣即皇位
第六十四回
咸丰帝 丧权辱国失民心
同治帝 太后垂帘秋猕废
第六十五回
李莲英 仗势欺人自掌嘴
何道台 赴围招垦划为号
第六十六回
围场县 百姓联手抗捐税
李管带 违令护民美名扬
后记
文章节选
第一回 清圣祖 塞北踏查游牧地 赐御宴 始设围场话缘由
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驾崩后,二十六日,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以六岁即帝位,由二叔父济尔哈郎和多尔衮共同摄政,改次年为顺治元年。
顺治元年四月,东北大地覆盖的冰雪还未消融,关内早已春暖花开了。顺治前往昭陵祭拜了父皇太宗皇太极,又去福陵祭拜了太祖努尔哈赤。九月下了谕旨,命千军万马由盛京出发,经过山海关抵达北京,并决定将北京作为国都。十月初一日,顺治在武英殿继皇帝位,开始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此时的军政大权由多尔衮独揽。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突然死去,八年正月,福临于太和殿宣布亲政,时年14岁。九年,摆脱了济尔哈朗的控制,统揽大权于手,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国家稳定的措施。十年,设立兴屯道厅,在北方大力推行开荒屯田。十一年,实行“大计天下”,为后来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十八年正月,顺治患天花病人膏肓,无人不为此焦虑。临终前,遗诏立三皇子玄烨为皇太子,并嘱咐道:“皇儿,朕已定都京师,此地的气候和环境比盛京强多了。有一事望切记,为了接过先祖们的骑射本领,以不忘武备,可在京师南郊习武狩猎……”话未说完便断气了,卒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
顺治正月初七晏驾后,十九日,刚刚八岁的玄烨于太和殿即皇帝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定次年改年号为康熙。别看康熙年纪小,却出奇的聪明,懂得不少宫廷之事,知道父皇遗嘱分量的轻重。盘马弯弓、习武射猎,乃辽、金以及大清国民生存之必需,满洲人又是女真的后裔,继承习俗理所当然。
康熙尽管机灵好学,智慧超人,可毕竟只有八岁。多亏御前大臣们的辅政,更有太皇太后的事事、处处关怀备至,渐渐地能够独立处理政务了。每每散朝之后,他就望着天空愣神儿,脑海中闪现的是父皇的影子.有时还能在睡梦中与之相见,待醒来时,已是泪湿枕巾。心里常想:“如果父皇不是患了天花,也不会英年早逝,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做呢!”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玄烨开始亲政,取消辅政大臣的辅政权。此后的十四年中,为加强君权,缓和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少年侍卫生擒势力强大的鳌拜,下狱监禁,惩处其集团成员;强令禁止各级官吏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下令开垦荒地,垦后十年起科;始设南书房和博学鸿儒科,修《明史》,以笼络汉人士子;平三藩之乱,进取澎湖、台湾。
单说康熙二十年春天,康熙奉太皇太后的嘱托,率领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侍内大臣贵扬古、大学士刘统勋以及护卫、兵丁出了东华门,前往位于河北遵化西北60华里马兰峪附近的清东陵,祭拜完父皇顺治的孝陵那日,正是四月初七。
第二天,康熙与众臣和贴身侍卫向北出了长城喜峰口,来到塞外地方,驻跸北台。翌日,沿着瀑河继续北行,可天公不作美,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来,使人感到冷飕飕的。
大臣刘统勋勒住马缰,禀道:“皇上,天降春雨,雨中加雪,是不是找个地方暂歇一下?”
康熙在马上仰头看了看天色,说道:“此等雨雪,怎能阻止朕的脚步?走吧,赶路要紧!”
君臣打马疾驰,经宽城北到达希喀布尔齐时,小雨骤然变成了鹅毛大雪,很是难行。这时,侍内大臣费扬古也禀道:“皇上,还是先避一避吧,等风雪停了再赶路不迟。”
刘统勋接着奏道:“皇上,漫天风雪拦路,人马举步维艰。请看,前面正好是个村庄,何不去那儿躲躲,略歇息一下?”康熙听罢,方点了点头。
当大队人马走近小山村时,见道两边稀稀拉拉地搭建一些土坯房,约十七八户人家。一家院门外挂着个木牌儿,上写“猪毛店”,显然是以杀猪为生的屠户。康熙暗自思忖:“朕此次拜谒孝陵之后,旨在赴塞北踏勘山河,选择适当之地建立木兰围场。然风雪阻拦朕,车马难以催进,如何是好呢?”想到这儿,抬手摸摸下巴,故意问道:“众爱卿,此处是啥地方呀?”
刘统勋刚要回禀乃“猪毛店”,自己先吓了一跳!哎呀,怎么能在皇上摸下巴之时,说出“猪毛店”仨字儿呢?随即灵机一动,顺口答道:“禀皇上,此处叫‘龙须门’。”
刘统勋这一说,倒把愁眉紧锁的康熙逗乐了:“好你个刘爱卿,那木牌儿上明明写着‘猪毛店’,为何偏说成‘龙须门’呢?”
大臣阿喇尼与费扬古对视一笑,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都明白:“圣上最怕猪吃糠(康)了,刘大臣一旦迸出‘猪毛店’仨字儿来,那可是皇上最忌讳的,多不吉利呀!”
康熙又道:“刘统勋哪,刘统勋,不可小觑呀,脑瓜儿灵着呢!”刘统勋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儿,脸涨得通红,君臣四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说话间,风雪停了,康熙命道:“好了,朕借刘爱卿的吉言,继续前行吧!”
这工夫,刘统勋伸出右手往北一指道:“皇上请看,前边来了几拨儿人马,都是谁呢?”
康熙侧过头冲侍卫命道:“快去看看,那些人马是干什么的?”
侍卫“嘛”地应了一声,催马向前驰去,不一会儿便返了回来,奏道:“禀皇上,他们是漠南蒙古各旗县的王公贵族,特意前来迎驾的。”
康熙这才恍然大悟:“噢,是了。朕此次离京师,谒罢孝陵,转道儿出喜峰口,沿瀑河畔北行,拟踏查地形地势,始建木兰围场狩猎之地。有关的各旗县官员得知此信儿后,自然不敢怠慢而忙于迎驾了。”
那么,前来的是谁呢?他们是蒙古喀喇沁旗杜凌郡王扎锡、镇国公巴特喇,翁牛特旗镇国公奇塔特、四品台吉格龙;敖汉旗多罗郡王扎木苏以及土默特旗贝子衮齐恩扎布等。
众旗县官员离老远便翻身下马,疾步走到康熙面前,扑通通、齐刷刷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叩拜道:“皇上出塞驾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康熙抬了抬手道:“平身吧!尔等诸部距此几百里之遥,冒着风雪前来迎驾,实乃忠心可鉴,怎么能说‘有失远迎’呢?有此敬孝之心,朕早已感到欣慰了。”
众官员听罢,齐呼:“万岁圣明!”
呼声刚落,只见刘统勋附在皇上耳边不知嘀咕些什么,令各王公元不猜测。
翁牛特旗镇国公奇塔特悄悄儿问喀喇沁旗杜凌郡王扎锡:“王爷,您看皇上今年多大岁数了?”
扎锡回道:“万岁28岁了。”
奇塔特赞叹道:“哎呀,圣上眉清目秀却威风凛凛,一身皇威,此乃福相啊!”
二人正小声儿议论呢,忽听康熙说道:“尔等山高路远前来迎驾,很是辛苦,朕与大家就在瀑河边的小山村歇息了。待明日清晨早膳过后,再整队启程不迟。”
众人跪叩道;“谢皇上!”
刘统勋面向大伙儿说:“皇上圣明,爱臣如子,诸位在此安歇吧!”
村中百姓得知当今天子驾到,无不眉开眼笑,一传十,十传百,纷纷迎出门来。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在康熙帝面前呼啦啦跪了一地,齐声儿叩道:“万岁,万岁,万万岁!”整个山村沸腾了,欢呼声响彻云霄,一片喜气洋洋。
跟随皇上出行的兵丁七手八脚地忙着搭建御帷、帐篷之时,村子的
穆昆达跪在康熙面前,诚恳地请求道:“万岁爷,百姓家家户户有热炕,何必睡在外头呢?请圣上和诸位大人住进各家各户吧!”
康熙摆摆手道:“不打扰了。如此说来,尔等皆是猪毛店的村民了?”
穆昆达禀道:“回皇上,这些百姓全是一个村的。”
康熙又问:“此村名很不吉利,为什么叫‘猪毛店’呢?”
穆昆达说:“回皇上的话,只因本村有户人家以杀猪为生,赚取猪毛,可制成刷子等物,所以村名就叫‘猪毛店’了。”
康熙听罢,抬眼瞧了瞧四周,见村北流淌着静静的瀑河,恰似一条巨龙,而猪毛店又像那巨龙的头。龙头左边有条小路,右边也有条小路,弯弯曲曲的,犹如两根龙须,便笑问道:“老人家,朕赐个村名如何呀?”
穆昆达激动得连连叩道:“百姓托万岁爷的齐天洪福啊,真是求之不得呀,请御赐村名吧!”
康熙说:“那好,打今儿个起,这个村子就叫‘龙须门’了!”
话音刚落,村民振臂高呼:“皇上圣明,谢万岁爷!”
康熙关切地问道:“老人家,龙须门的百姓生活如何呀?”
穆昆达心里一惊,忙道:“回皇上,奴才不敢说。”
“但讲无妨,朕恕你无罪。”
“此地流传一首民谣,奴才不敢唱啊!”
康熙越发奇怪;“咦?为何不敢唱?但唱无妨!”
……
ISBN:9787206061028 [十位:7206061028] 页数:596 定价:¥80.00
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驾崩后,二十六日,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以六岁即帝位,由二叔父济尔哈郎和多尔衮共同摄政,改次年为顺治元年。
顺治元年四月,东北大地覆盖的冰雪还未消融,关内早已春暖花开了。顺治前往昭陵祭拜了父皇太宗皇太极,又去福陵祭拜了太祖努尔哈赤。九月下了谕旨,命千军万马由盛京出发,经过山海关抵达北京,并决定将北京作为国都。十月初一日,顺治在武英殿继皇帝位,开始了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此时的军政大权由多尔衮独揽。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突然死去,八年正月,福临于太和殿宣布亲政,时年14岁。九年,摆脱了济尔哈朗的控制,统揽大权于手,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国家稳定的措施。十年,设立兴屯道厅,在北方大力推行开荒屯田。十一年,实行“大计天下”,为后来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十八年正月,顺治患天花病人膏肓,无人不为此焦虑。临终前,遗诏立三皇子玄烨为皇太子,并嘱咐道:“皇儿,朕已定都京师,此地的气候和环境比盛京强多了。有一事望切记,为了接过先祖们的骑射本领,以不忘武备,可在京师南郊习武狩猎……”话未说完便断气了,卒于养心殿,年仅二十四岁。
顺治正月初七晏驾后,十九日,刚刚八岁的玄烨于太和殿即皇帝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定次年改年号为康熙。别看康熙年纪小,却出奇的聪明,懂得不少宫廷之事,知道父皇遗嘱分量的轻重。盘马弯弓、习武射猎,乃辽、金以及大清国民生存之必需,满洲人又是女真的后裔,继承习俗理所当然。
康熙尽管机灵好学,智慧超人,可毕竟只有八岁。多亏御前大臣们的辅政,更有太皇太后的事事、处处关怀备至,渐渐地能够独立处理政务了。每每散朝之后,他就望着天空愣神儿,脑海中闪现的是父皇的影子.有时还能在睡梦中与之相见,待醒来时,已是泪湿枕巾。心里常想:“如果父皇不是患了天花,也不会英年早逝,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做呢!”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玄烨开始亲政,取消辅政大臣的辅政权。此后的十四年中,为加强君权,缓和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命少年侍卫生擒势力强大的鳌拜,下狱监禁,惩处其集团成员;强令禁止各级官吏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下令开垦荒地,垦后十年起科;始设南书房和博学鸿儒科,修《明史》,以笼络汉人士子;平三藩之乱,进取澎湖、台湾。
单说康熙二十年春天,康熙奉太皇太后的嘱托,率领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侍内大臣贵扬古、大学士刘统勋以及护卫、兵丁出了东华门,前往位于河北遵化西北60华里马兰峪附近的清东陵,祭拜完父皇顺治的孝陵那日,正是四月初七。
第二天,康熙与众臣和贴身侍卫向北出了长城喜峰口,来到塞外地方,驻跸北台。翌日,沿着瀑河继续北行,可天公不作美,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来,使人感到冷飕飕的。
大臣刘统勋勒住马缰,禀道:“皇上,天降春雨,雨中加雪,是不是找个地方暂歇一下?”
康熙在马上仰头看了看天色,说道:“此等雨雪,怎能阻止朕的脚步?走吧,赶路要紧!”
君臣打马疾驰,经宽城北到达希喀布尔齐时,小雨骤然变成了鹅毛大雪,很是难行。这时,侍内大臣费扬古也禀道:“皇上,还是先避一避吧,等风雪停了再赶路不迟。”
刘统勋接着奏道:“皇上,漫天风雪拦路,人马举步维艰。请看,前面正好是个村庄,何不去那儿躲躲,略歇息一下?”康熙听罢,方点了点头。
当大队人马走近小山村时,见道两边稀稀拉拉地搭建一些土坯房,约十七八户人家。一家院门外挂着个木牌儿,上写“猪毛店”,显然是以杀猪为生的屠户。康熙暗自思忖:“朕此次拜谒孝陵之后,旨在赴塞北踏勘山河,选择适当之地建立木兰围场。然风雪阻拦朕,车马难以催进,如何是好呢?”想到这儿,抬手摸摸下巴,故意问道:“众爱卿,此处是啥地方呀?”
刘统勋刚要回禀乃“猪毛店”,自己先吓了一跳!哎呀,怎么能在皇上摸下巴之时,说出“猪毛店”仨字儿呢?随即灵机一动,顺口答道:“禀皇上,此处叫‘龙须门’。”
刘统勋这一说,倒把愁眉紧锁的康熙逗乐了:“好你个刘爱卿,那木牌儿上明明写着‘猪毛店’,为何偏说成‘龙须门’呢?”
大臣阿喇尼与费扬古对视一笑,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都明白:“圣上最怕猪吃糠(康)了,刘大臣一旦迸出‘猪毛店’仨字儿来,那可是皇上最忌讳的,多不吉利呀!”
康熙又道:“刘统勋哪,刘统勋,不可小觑呀,脑瓜儿灵着呢!”刘统勋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儿,脸涨得通红,君臣四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说话间,风雪停了,康熙命道:“好了,朕借刘爱卿的吉言,继续前行吧!”
这工夫,刘统勋伸出右手往北一指道:“皇上请看,前边来了几拨儿人马,都是谁呢?”
康熙侧过头冲侍卫命道:“快去看看,那些人马是干什么的?”
侍卫“嘛”地应了一声,催马向前驰去,不一会儿便返了回来,奏道:“禀皇上,他们是漠南蒙古各旗县的王公贵族,特意前来迎驾的。”
康熙这才恍然大悟:“噢,是了。朕此次离京师,谒罢孝陵,转道儿出喜峰口,沿瀑河畔北行,拟踏查地形地势,始建木兰围场狩猎之地。有关的各旗县官员得知此信儿后,自然不敢怠慢而忙于迎驾了。”
那么,前来的是谁呢?他们是蒙古喀喇沁旗杜凌郡王扎锡、镇国公巴特喇,翁牛特旗镇国公奇塔特、四品台吉格龙;敖汉旗多罗郡王扎木苏以及土默特旗贝子衮齐恩扎布等。
众旗县官员离老远便翻身下马,疾步走到康熙面前,扑通通、齐刷刷跪在地上,异口同声地叩拜道:“皇上出塞驾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康熙抬了抬手道:“平身吧!尔等诸部距此几百里之遥,冒着风雪前来迎驾,实乃忠心可鉴,怎么能说‘有失远迎’呢?有此敬孝之心,朕早已感到欣慰了。”
众官员听罢,齐呼:“万岁圣明!”
呼声刚落,只见刘统勋附在皇上耳边不知嘀咕些什么,令各王公元不猜测。
翁牛特旗镇国公奇塔特悄悄儿问喀喇沁旗杜凌郡王扎锡:“王爷,您看皇上今年多大岁数了?”
扎锡回道:“万岁28岁了。”
奇塔特赞叹道:“哎呀,圣上眉清目秀却威风凛凛,一身皇威,此乃福相啊!”
二人正小声儿议论呢,忽听康熙说道:“尔等山高路远前来迎驾,很是辛苦,朕与大家就在瀑河边的小山村歇息了。待明日清晨早膳过后,再整队启程不迟。”
众人跪叩道;“谢皇上!”
刘统勋面向大伙儿说:“皇上圣明,爱臣如子,诸位在此安歇吧!”
村中百姓得知当今天子驾到,无不眉开眼笑,一传十,十传百,纷纷迎出门来。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在康熙帝面前呼啦啦跪了一地,齐声儿叩道:“万岁,万岁,万万岁!”整个山村沸腾了,欢呼声响彻云霄,一片喜气洋洋。
跟随皇上出行的兵丁七手八脚地忙着搭建御帷、帐篷之时,村子的
穆昆达跪在康熙面前,诚恳地请求道:“万岁爷,百姓家家户户有热炕,何必睡在外头呢?请圣上和诸位大人住进各家各户吧!”
康熙摆摆手道:“不打扰了。如此说来,尔等皆是猪毛店的村民了?”
穆昆达禀道:“回皇上,这些百姓全是一个村的。”
康熙又问:“此村名很不吉利,为什么叫‘猪毛店’呢?”
穆昆达说:“回皇上的话,只因本村有户人家以杀猪为生,赚取猪毛,可制成刷子等物,所以村名就叫‘猪毛店’了。”
康熙听罢,抬眼瞧了瞧四周,见村北流淌着静静的瀑河,恰似一条巨龙,而猪毛店又像那巨龙的头。龙头左边有条小路,右边也有条小路,弯弯曲曲的,犹如两根龙须,便笑问道:“老人家,朕赐个村名如何呀?”
穆昆达激动得连连叩道:“百姓托万岁爷的齐天洪福啊,真是求之不得呀,请御赐村名吧!”
康熙说:“那好,打今儿个起,这个村子就叫‘龙须门’了!”
话音刚落,村民振臂高呼:“皇上圣明,谢万岁爷!”
康熙关切地问道:“老人家,龙须门的百姓生活如何呀?”
穆昆达心里一惊,忙道:“回皇上,奴才不敢说。”
“但讲无妨,朕恕你无罪。”
“此地流传一首民谣,奴才不敢唱啊!”
康熙越发奇怪;“咦?为何不敢唱?但唱无妨!”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