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八旗十论 》满族(清代)历史文化研究文库


内容提要

八旗是以满洲为核心,以八旗蒙古与八旗汉军为羽翼组成的等级森严、制度严密的社会群体。民族成分的多样性和管理方式的有序化,使八旗和八旗制度具有了多方面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这种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也就应该成为今天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满洲”的诞生和八旗制度的创立在时间上相隔并不很远、那么“满洲”的形成电就不能不与八旗制度毫无关系了。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起兵之后,最重要的目标是首先统一各部女真。在入关前的这段时间里,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大部野人女真均被征服,并将大量人口迁徙至辽沈地区集中。女真人口的大量集中,为八旗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基本条件,这些人也成为八旗满洲的主体。而随之对蒙古诸部的征服和对汉人的大量掳掠,则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至皇太极执政时期,八旗中满洲、蒙古、汉军三位一体的局面最终形成。这种以多民族构建的八旗体制,便在长达三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衍生出了许许多多历史的、制度的、社会的和民族的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和意识观念的内涵,为后人提供了几乎难以穷尽的研究课题。


图书目录
重读甲申
——写在八旗入关360周年
“八旗意识”论
八旗人关前满洲的民族认同意识
八旗人关前民族人口的迁徙集结及其作用
八旗制度对满洲的整合作用三论
八旗中“汉人满化”现象论析
八旗文学分期论
八旗文学的形成基础
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及形成原因
满族文化研究百年
后记

文章节选

“八旗意识”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它包括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认同感以及对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与扩展。那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八旗”,是否也有“八旗意识”呢?“八旗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三百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八旗”完全成为具有鲜明独立性的社会群体。它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经济地位与社会生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文化体系,形成了极具个性化的特征与属性,一方面成为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标志;另一方面成为八旗内部相互认同的基础,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八旗不能不产生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自我群体意识,即“八旗意识”。

八旗是以八旗满洲为核心,以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为主体的多民族组成的社会群体。尽管在这个社会群体中满族占主导地位,但它的利益和形成基础并不仅限于满族,因此“八旗意识”既不可能是一个民族的意识的单纯表现,也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民族意识。但却与民族意识有种种联系。这是因为八旗毕竟是由“民族”组成的,不可避免地在多个方面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八旗意识”的产生以及它具有的内涵一定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作者:张佳生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807226093 [十位:7807226099] 页数:34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