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清代八旗子弟 》



内容提要

旧时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旗民”。在清代,旗人与民人是社会成员的基本分野。民人就是隶属省府州县之人,以人数众多的汉族人为主体;旗人则是被编入八旗组织之人。八旗虽依满、蒙、汉不同民族成分编组,但起核心作用的始终是满洲族人,所以,旗、民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与满、汉差别相对应的。旗人又称“旗下人”、“在旗的”,他们在行政隶属、权利义务、经济来源、政治地位、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别于民人,甚至所居住的地域,最初与民人也是泾渭分明的。这样一来,旗人便成为清代社会中人员最庞杂、特点最鲜明、影响最强大的一个区域人群。

图书目录

一、导言
二、旗民分治,一代经制
(一)居重驭轻,禁旅驻防——八旗子弟的分布
(二)生则入档,壮则当兵——八旗子弟的职业
(三)铁杆庄稼老米树——八旗子弟的钱粮
三、旗民畛域,日渐融通
(一)旗民的交往与杂居
(二)物本相感生,相感乃相亲——外族人的入旗
(三)汉军子弟的出旗
四、濡染汉习,渐忘旧俗
(一)文风蔚起,彬彬弘诵——八旗子弟的文教
(二)八旗读书人,假借词林授——重文轻武习气的养成
(三)时趋难挽,旧俗陵夷——旗俗的流变
(四)满语荒疏,姓氏汉化
(五)宗教信仰的递嬗
五、盛极而衰,命蹇多乖
(一)赳赳武夫干城器——八旗子弟代有英才
(二)纨绔膏粱尚虚华——八旗子弟的衰堕
(三)酒债寻常行处有,朝回日日典春衣——八旗子弟生计的困厄
(四)布靴宽袖夜方归,善仆营中个个肥——八旗兵丁的荒怠
六、破除旗汉界,谋生皆任便——辛亥革命前后的八旗子弟
主要参考文献

文章节选

二、旗民分治,一代经制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定鼎北京,很快确立起“旗民分治”的两元社会结构,即在广大汉族地区继续沿用明朝制度,设置省、府、州、县各级地方行政机构,任命总督、巡抚、知府、知州、知县等管理民政。与此同时,千方百计地维护本族的旧有社会组织和制度,将全体满洲人和一部分早先收编的汉人、蒙古人等“俱隶八旗”。为保证兵源和军队的战斗力,而将兵丁列入不同于民籍的“军籍”的做法,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屡见不鲜;为实现对异族的统治和奴役,而让自己的整个民族日愈脱离生产而以当兵为主要职业,在北方若干少数民族如北魏拓跋、辽契丹、金女真所建政权中亦不乏先例。清朝统治者在祖述这些做法的同时又多所发明,使“旗民分治”成为一项基本的制度。

(一)居重驭轻,禁旅驻防——八旗子弟的分布

清朝入关后,为了以人数较少的八旗兵丁有效地控制全国,采取了“居重驭轻”重点配置的政策。北京是统治的中心,也是八旗驻防的重点所在。以后基于镇戍地方的需要,将一部分旗兵陆续派往各地驻防,于是形成“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的区别。

1. 屯聚京师的八旗禁旅

在顺治元年清朝定鼎于北京以前,北京曾作为辽的陪都和金、元、明三朝的都城。除明朝外,辽契丹、金女真、元蒙古以及清满洲的统治者都是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北京城之所以为历代王朝尤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所青睐,主要是因为它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重要的战略位置。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端,永定河的古冲积扇上,背依群山,面向开阔的平原。北面以燕山山地与蒙古高原毗邻,西以太行山脉与黄土高原接壤,南面是一陌平川,遥瞰渤海。燕山、太行山两幅巨大的屏障,从东北和西北两面围拱着北京所处的小平原。两山相会处,形成的狭长峡谷——美沟,历来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的重要交通孔道。


作者:刘小萌 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807225638 [十位:7807225637] 页数:23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