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荷包是广泛流传于满洲满族聚居地区的民俗工艺品,在满族民间流传至少四百年以上,通过世代祖传已形成一个绵延不断的传承谱系;目前已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民俗工艺品。
满族荷包造型丰富多彩,构图严谨精妙,色彩鲜艳亮丽,主要用于赏赐、馈赠、定情、祝福、装饰和祛灾避邪等,至今仍然是婚恋信物、馈赠佳品、针刺爱物和节庆饰物等;承载和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珍贵的满族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满族荷包群众基础深厚,一些有广泛影响的代表性艺人始终坚持传承和制作。满族荷包面料以丝绸为主,工艺师刺绣。规格最小的有1.5厘米×1.5厘米,最大的有30厘米×24厘米。20世纪进入90年代初,由凤城满族老人、满族荷包收藏家黄加祥先生等发掘整理,由他的徒弟高凤菊(满族,女)在众多满族老奶奶的指导下,进一步继承和开发,目前已形成以满族民间布艺、挂件等五大类产品2 O多个品种,使用、收藏和馈赠的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丹东地区节庆活动和旅游纪念品中的标志性民间工艺品,逐渐建立了研究、传承和产品加工制作基地。2001年以来,先后四次荣获全国和省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已成为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和大型文化活动的保留项目。
满族荷包随着满族老人的先后辞世,传统的工艺设计、图案造型和刺绣技法濒临失传。丹东准备用五年的时间广泛搜集、整理和记录,形成文字和图像资料,培养传承队伍,把保护和研究的同时,尽快把手工技艺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使满族荷包真正得以保护和传承,在实现其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