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

《清史史料学》(上下)再版发行


当时,中国或者尚在战乱时期,或者尚在建设的探索时期,经济贫穷,文化欠发达,学术著作的印刷数量不多,流传不广,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明清史研究更深入的发展,故而故宫出版社将多年来明清史专题性研究著作纳入《明清史学术文库》,重新修订再版,力求涵盖民国以来各个时期的学术大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目的就在于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汇集一起,以此反映明清社会的整体状况,为学者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学术平台。冯尔康的《清史史料学(上下)》便是其中一本。


内容提要
     《清史史料学(上下)》增订在两个方面,一是 文字内容,另一是图录。文字部 分,主要是增写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清史研究的图 籍出版信 息,笔者关于制作清人传记索引的设计、方法与书目 ,以及调整、 增加节和目。多属于信息性介绍,研究性缺乏。其实 笔者想写这 样的论文:近20年来有关清史研究典籍整理出版特点 ,因需要较 多时间未能如愿。
     冯尔康的《清史史料学(上下)》图录是原来没 有了,今次添设,且有一百余帧 之多,是较大工程。近十几年来,笔者关注书籍的配 图,即以 《雍正继位新探》的小册子而言,即配图60幅,即将 再版的《清 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雍正传》莫不如此。史料 学的著述尤其 应有大量配图,以利于读者阅览,方便接受。唯因选 图,涉及作 者史识和有关图书收藏的客观条件,选择恰当的图片 并不容易, 有的图片选用,笔者亦不认为理想,姑用之,对此尚 请读者谅宥。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清代历史地位和加强清史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历史研究必须详细地占有资料
第三节 清朝修史制度、私人著述与史料之丰富
第四节 清史史料学的任务
第五节 本书写作目的、内容和叙述方法

第二章 编年体、纪传体清代通史史料
第一节 清历朝起居注
第二节 清代历朝实录
第三节 东华录
第四节 清史稿
第五节 清国史及其他编年体、纪传体有关清史的史料
第六节 民国以来清代编年体史书

第三章 政书类史料
第一节 通制类的清三通、清会典
第二节 军机处和军政类史料
第三节 铨选与科举类史料
第四节 法律类史料
第五节 财政类史料
第六节 礼制类史料
第七节 诏令奏议类政书史料
第八节 地方政书
第九节 关于政书的工具书

第四章 档案史料
第一节 内阁大库档案史料的发现和“一史馆”对清代档案的搜集、保管
第二节 “一史馆”档案的史料价值及整理
第三节 清代引见履历档案的史料价值——以雍正朝为例
第四节 “一史馆”以外的清代档案史料
第五节 档案史料的利用方法

第五章 地方史志史料
第一节 地方史志的名称和种类
第二节 清代地方史志的修纂
第三节 方志体裁
第四节 方志的史料价值
第五节 方志的收藏和利用
第六节 清人边疆史地著述

第六章 文集史料
第一节 文集的撰著与体裁
第二节 文集的史料价值
第三节 文编中的史料
第四节 文集的阅读与利用

第七章 谱牒史料
第一节 现代学者开始重视谱牒史料
第二节 有关清史的宗谱的修纂
第三节 修谱理论的总结和宗谱体例
第四节 史料价值
第五节 家谱举例
第六节 谱牒的利用
附:家训及其他有关载籍的史料

第八章 传记史料
第一节 人物传记史料的体裁及修纂
第二节 《清史列传》等重要传记图籍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节 传记史料的利用
第四节 日记史料
第五节 书信史料

第九章 笔记资料
第一节 笔记体图籍及其成为史料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清人笔记及其史料价值
第三节 笔记的出版、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综论笔记、文集、方志对清史专题研究的价值——以清初吉林满族史为例

第十章 纪事本末体史料
第一节 方略和专题著作的史料
第二节 圣武记

第十一章 契据、语录等体裁文献的史料
第一节 契据文书史料
第二节 语录和谚语史料
第三节 诗话史料
第四节 诗词、小说、戏曲及宝卷史料
第五节 图像绘画的视角史料——以《御制恭和避暑山庄图咏》为例
第六节 关于清史的演义

第十二章 有关清史的类书、丛书和图书目录
第一节 类书和史料摘编
第二节 丛书史料
第三节 图书目录

第十三章 外国人记载和收藏的中国清史资料
第一节 朝鲜史籍中的清史资料
第二节 日本载籍中的清史资料
第三节 西方人著述中的清史资料
第四节 俄文著作中的清史资料
附录一 清史专题史料基本书目
附录二 清代档案史料书刊目录
附录三 书目及作者索引
附录四 本书图版索引
后记
明清纪元简表
编后说明

 前言
     一百年前的1912年,清朝覆亡,宣统帝退位,中 华民国建立。
    标志着统治中国长达两干多年封建帝制的终结。中国 历史迈开了前 进的脚步,中国人民觉醒奋起,在近代化的征途上努 力前进。

     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中国的一大批学者对中国 封建社会的最 后两个王朝——明朝和清朝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系统 的研究,章太 炎、梁启超、孟森、钱穆、萧一山、蒋廷黻、郭廷以 、郑天挺、吴 晗、罗尔纲、王钟翰等学术前辈在明清史处女地上披 荆斩棘、辛勤 耕耘,为明清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学术界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地解放思 想,积极吸收 外国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使我国明清史的研究出现了 前所未有的长 足进步,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但在当时, 中国或者尚在战乱时期,或者尚在建设的探索时期, 经济贫穷,文化欠发达,学术著作的印刷数量不多, 流传不广,不利于学术交流和明清史研究更深入的发 展,故而故宫出版社将多年来明清史专题性研究著作 纳入《明清史学术文库》,重新修订再版,力求涵盖 民国以来各个时期的学术大家及其代表性著作,目的 就在于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 研究著作汇集一起,以此反映明清社会的整体状况, 为学者深入研究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提供学术平台。

     明清两代,时间长达五百多年之久,道路崎岖, 变化迅速, 人物和事件丰富繁多,是最接近今天现实的历史,生 产力已有相 当发展,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社会结构和各种 关系已相当 复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交流频繁,财富充盈, 各种事业兴 旺发达。至康雍乾时期,中国历史发展到最高峰。但 社会中的各 个领域存在着缺陷,各种主客观条件尚未具备,整个 社会唯以协 同推进,阻力重重,举步维艰。所以未能进入近代化 的轨道,中 国坐失了西方世界在18世纪所抓住的社会进步的良好 时机,这是 中国的不幸,也是我们前几辈先人痛心扼腕、力图奋 起直追的动 力和原因。今天,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成绩辉煌, 但前途还有许多艰难曲折,需要我们奋斗拼搏,晚近 明清历史上 先辈们走过的崎岖道路值得我们回顾、反思、探索、 研究,以利 于后人的继续快步前进。
     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前,明清史虽已编纂了许多重 要的档案资 料,但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历史编纂中充斥着对本朝 的歌功颂德 和对前朝的诋毁。民国以后的明清史研究则有了重大 的进步。

     其进步主要可举出三个方面: 第一,改变了形而上学和英雄史观,逐渐以社会 进步史观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历史;改变了停滞不动、 堆砌史料、 罗列历史事实,不讲究前因和后果,不揭示历史发展 的客观规律, 强调英雄创造了历史而忽视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 级斗争,不 能给人以真实的历史知识的做法。历史是人类进步的 活动,是人 民群众艰辛创造和英勇斗争的进程。经济活动是人类 社会的基础, 而政治、军事、法制、文化、思想都是其上层建筑, 将会或早或 迟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二十世纪初进步史 观和马克思 主义唯物史观的出现,大大改变和推动了中国历史研 究,明清史 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科学的、实证的明清 史著作。

     第二,研究领域的扩大。自民国以来,明清史研 究的领域不 断扩大,不仅着重于帝王将相活动,不仅有内外战争 、官场升贬、 刑律惩治,也不仅宣扬封建的纲常伦理,还涉及到中 央和地方的 典章制度、兴废沿革、官阶序列、财政收支、赋税征 收,人口的 增减迁移,城镇的设置变迁;经济方面有农林牧副各 业的状况, 开垦和耕作记录,各种传统的手工业和商业,以至近 代工厂、矿 场的兴起,电报的设置,火车轮船的建造;军事方面 ,有八旗、 绿营、团练、湘军、淮军以至北洋水师、小站练兵等 ;文化方面, 既有诗文词赋、绘画书法、人物传记,又有昆曲、京 剧、小说、 唱本各种民间艺术;加之民族、法制、科学、宗教、 城市、乡镇、 风俗习惯、生态海洋等方面。各种研究无所不包,覆 盖了各个社 会历史领域,使得每朝的史书类似于百科全书型的著 作,可以阅 读和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第三,史料的整理和发展大为进步。民国以后, 大内档案公 之于世.其数量达一千万件以上,其中尤以清朝的档 案与史料为 多,它们的大量公开出版为后人提供了无穷的研究宝 藏。档案和 各种史料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只有对它进 行积累、分 析、辨识、考证,才能揭示出历史的真相。近百年来 ,收集、保 存、整理和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取得了很大的成 绩,使我们 对五百多年的明清历史有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发现和认 识。

     故宫出版社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下属部门,把服务 和促进明清史 和故宫学研究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为此做出了 不懈的努力, 坚持资助出版《明清史论丛》,还抽出入力、物力出 版了《明代宫 廷史研究丛书》等一批颇具特色的明清史著作,逐渐 成为明清史研 究成果的一个重要的出版阵地,为明清史研究的深入 发展,作出了 积极贡献。相信本丛书的出版,无论对史学工作者还 是普通的史学 爱好者,都是一个极大的便利,必将对明清史学术知 识和研究的深 入发展与广度普及,产生积极的影响。
     戴逸 2012年7月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第一章绪论 什么是清史史料学,于今尚无专论,自然谈不到 定论了。陈 高华、陈志超等认为,史料学有两类:“一类研究搜 集、鉴别和运 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可称为史料学通论;另一 类研究某一 历史时期或一史学领域史料的来源、价值和利用,可 称为具体的 史料学。”如按此分类,笔者的《清史史料学》自必 属于后一类 型,是专门论述一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史料学的。但是 ,我以为 “史料学通论”与“具体史料学”研究的问题是不能 截然分开的, 所以首先在本章讨论史料学、特别是有关清史史料学 的理论和实 际问题。
     第一节清代历史地位和 加强清史研究的意义 清史,作为断代史来讲,始于清朝入关建立全国 的统治,终 于宣统间为辛亥革命所推翻,历经268年。清朝入关 以前,努尔 哈赤、皇太极父子统一满洲及反对明朝的“开国史” (“先清 史”),与清史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溥仪在辛亥革命 后,被冯玉祥 驱逐出故宫以前的历史,也同清史有关。我们说的清 史,系指清 朝对全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倘若广义言之,就需要包 括在东北的 开国时期和在故宫的小朝廷时期的历史。因此,清史 史料学研究 的时间范围,亦应同清史的概念相一致。
     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从 中国君主社 会长期历史进程去观察,或从同时代世界历史的变化 去分析,我 们都可以发现清朝具有不同于以往各朝的特征。

     一,清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 巩固的重要 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经过了 几干年的历 程,各个朝代的历史情况相异,对国家的统一、发展 、巩固所起 的作用和贡献也有不同。汉、唐、元、明、清五朝贡 献较多,作 用较大,其中尤以清朝为著。它以少数民族统一全国 ,促进了中 华各民族的融合,巩固和增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联 系、发展, 稳定与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奠定了牢固的疆域,实 现了我国进 一步统一、发展和巩固的历史任务,至今仍为我国多 民族大家庭 栖息、建设的广阔土壤。
     二,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的开始。如 以鸦片战争为界标,清代可划作前后两个时期。在其 前期,商品 经济和社会经济结构在缓慢发展和变化,统治阶级及 其政府对社 会矛盾尚能作局部调整,仍处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晚期 阶段。但这 时西方一些国家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产业革 命,疯狂地 向外殖民,中国成了他们的侵略对象。只是前期的清 朝政府,坚 持与殖民主义者斗争,保持住了国家的独立;清后期 的腐朽统治, 被侵略者的炮舰政策轰开了大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国家。这样 巨大的社会变化,绝非偶然,说明整个清代中国传统 君主制度已 濒于衰落时期。

     三,清代是文化上有所成就的时期。清代在文学 、哲学、史 学、地理学、民族学、数学、天文学、建筑学、医药 学和古籍整 理等方面都有新的成就,产生了大量的珍贵的传世之 作,如曹雪…… P1-2

作者:冯尔康 出版社:紫禁城ISBN:9787513403863开本:16开 页数:632页2013-04-01 第1版2013-04-01 第1次印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