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

中国比印度落后在哪些地方?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二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公布的关于印度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印度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的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的分析报告: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中国人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印度的经济增长,开始于2001年,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印度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300%。8年间,印度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印度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资25112卢比,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孟买和班加罗尔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4.6万卢比,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首都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22000至28000卢比(人民币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印度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印度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印度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印度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印度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11000卢比(折人民币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印度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12000卢比,退休人员 8000卢比,儿童是10000卢比。与中国西藏接壤的阿鲁纳恰尔邦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9300卢比(折人民币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云南省昆明市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曲靖市、保山市、大理县和普洱县为117元,不到印度的10%),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费指数为10800卢比,退休人员8800卢比,儿童9700卢比。

由于“贫困线”的标准特别高,全印度平均计算,相当于人均GDP的40%,而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最大一块,就用在医疗、教育、补贴、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上。以孟买市2007年预算儿童补贴项目为例,全市明年财政预算,用于有子女家庭社会支持款项总额750亿卢布(108亿人民币),生育二胎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所获一次性补助金额将增加4倍,从5000至1.6万卢比不等;每个儿童的月津贴数额将增加1至1.5倍;多子女家庭的年度校服补贴从1000卢比增至7000卢比;因在家照顾3岁以下残障儿童而不能外出工作的父母将获得每月7500卢比(1300人民币);抚养三岁以下儿童的大学生家庭每月的食品补贴将增加两倍,从550卢布增至1650卢比;为预防社会孤儿出现及发展家庭教育方式,发放给监护人用于抚养被监护人的资金数额将从4500卢布提高到8000卢比。

可以这样说,今日的印度,“贫穷”是相对的,从绝对意义上,已经没有穷人了。民选的官员,拼命讨好选民,除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之外,印度政府补贴,救济项目,共有几百项之多。这样情势下,在经济恢复了的印度,想当穷人,不容易做到。印度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印度经济长期趋势》报告预测,2012年前印可赶上韩国、西班牙、以色列的经济发展水平,2020年前,人均GDP可达29400美元。

广东省委官网“南方网”刊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萨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的文章,介绍了印度的现状以及中印之间的对比,发人深省。文章说,在2003年,他和当时在哈佛的印度同事提出“印度能否赶超中国”这一命题时,中国的媒体、学界和政界可以说对印度毫无兴趣。中国人那时对印度的知识还停留在《大篷车》的水平,他多次向中国几个有名的商学院建议,组织学生到印度去交流和访问,得到的反应经常是冷淡或者热情的拒绝。

现在,中印发展的讨论变成了一个热门题目,原因是:

第一,印度的经济表现。在金融危机中,印度在经济上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从财政的刺激上讲,印度是非常小的。印度的第一轮政府经济刺激是40亿美元,另外还有减税政策。印度的第二轮政府经济刺激也很小而且主要还是减税;相比中国的4万亿微不足道。另外,印度早在2009年11月已经宣布结束经济刺激措施,完全独立的印度中央银行,已经开始加息要防止通货膨胀出现。印度的GDP增长是7%,世行预测印度到2011年增长会加速到9%。在没有政府大规模投入情况下,增长可以达到7%,说明这个国家的私营企业非常有活力。印度的经济很明显是靠私营企业,而且它的增长是靠内需;而内需,主要是家庭消费而不是投资,更不是政府投资。世行研究表明印度是所有主要的国家里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第二,是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漂亮数据下,投资者和学者总是有一些疑问;但印度的优点是它非常透明,它的缺点都摆在那,可以尽收眼底。一个国家如果对自己的缺点坦然处之,当它公布自己的成就时就不会有人去怀疑。而每年,都有人质疑中国经济的统计数字,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质疑过印度的统计数字。当中国经济增长时,对中国数据的不信任没有太大关系,一旦中国经济出现风波,那时就知道一个国家的透明性和可信性会有多么重要。

第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中国经济增长到底能给中国老百姓带来多少福祉。中国的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3年左右。那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给中国老百姓带来巨大的福祉,减贫和农村的改革主要是在那个阶段完成的。中国那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远远超过印度现在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那是中国真正的经济奇迹。第二个阶段是从1993年以后中国走上了一条重投资轻消费,重政府税收和企业盈利、轻家庭和个人收入的道路。与自1993年以后的中国模式相比,印度体制的优势越来越变得明显。

中国模式和印度模式最大的差别是个人收入。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谘询机构ECA国际在45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人的工资增长是最高的,公司预计年工资增长为12%。

中国一些御用学者总是声称印度的民主制度阻碍了它的经济发展。但证据表明正好相反:印度最不民主的阶段是它发展最差的,而它最民主的阶段是它发展最好的。

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远比许多中国学者和官员所想象的复杂。那些相信威权体制拥有经济发展优势的人经常以东亚奇迹为例证。然而,“东亚奇迹”的支持者只去挑选那些成功的东亚经济体作为“东亚奇迹”这一观点的例证,而完全忽略了那些经济上失败的东亚经济体。这一极其错误的方法论,其结论也必然是荒谬的。

每一个东亚威权体制成功的故事都有一个对应失败的故事。台湾变得富裕而独裁的缅甸没有。韩国发展迅猛,而朝鲜停滞不前。新加坡的强人统治成功了,但是采取自由放任的香港也成功了。如果把视野越过东亚,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上,一些民主政权成功,而另一些民主政权失败。但世界上的所有例子都能证明:威权政体并不比民主政体在经济上更成功。

许多中国人都喜欢把印度GDP的低增长归咎于其民主制度。这种观点根本就不属实。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印度的增长确实是极为缓慢的,平均增长率只有3%左右。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并没有起飞,虽然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威权式的。很多人喜欢将经济增长过分归功于政治特征,但经济增不增长更多是由经济体制决定的。

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开始改革之前,印度的经济体制是模仿苏联模式的。“印度式增长率”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而不是民主制度的政治失败。许多采取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比如东德、朝鲜、罗马尼亚,在经济发展上都失败了,它们没有一个是民主政体。

与以前3%的增长率相比,印度目前年均增长为6%至7%,它仍然是一个民主政体。在当下全球性衰退中,在几乎没有实施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印度保持了6%的增长速度。而中国出台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人,都对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的可持续性抱有很深的怀疑态度,但很少有人担心印度增长的可持续性。

印度的政治体制没有改变,而它的经济体制改变了。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推行私有化、金融改革、迎接全球化,并且鼓励竞争。与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样,印度的经济改革也提升了其增长率。没有证据表明印度的民主制度对其增长造成伤害。恰恰相反,印度今天的民主制度尽管有很多缺陷,但较之于上个世纪60和70年代,今天印度的政治体制更加自由、问责性更强,更加透明。

“印度式增长”的年代也是印度政治体制最威权的年代。印度政治在1960年代、1970年代和1980年代完全被英迪拉·甘地夫人和她的家族控制。甘地夫人领导下的印度可以说是“不自由的民主制度”。印度当时有民主的形式但不具有民主的实质。在1975年,甘地夫人取消了民主选举并且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她以铁腕方式统治着国大党。她多次推迟或者取消了国大党的选举。她也多次废除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实行中央集权。印度宪法第356条授权联邦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接管州政府的运作。在1966年到1976年之间,甘地政府动用宪法第356条多达36次,在1980年到1984年,又动用这一权力13次。在印度的政治体制最威权的年代恰恰是它的经济表现最差的年代。

印度所有政治改革的措施都是在它经济起飞的时代实施的。印度最早通过“知情权法案”是在泰米尔纳德邦和果阿邦,其它几个邦是在2000年通过此类的法案。“知情权法案”要求政府和由政府资助的组织给人民更多的知情权,政府和政府部门必须有专门机构负责向公民披露政府所掌控的信息。2005年印度国会通过了全国性的“知情权法案”。在印度,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经济增长都是正相关的关系。

多年来印度政治体制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少数城市精英垄断了政府决策过程。这是由于印度广大的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封建制度的统治。民主制度现在也被引入印度农村地区。这个进程的起步也是在印度经济起飞的时代实施的。1992年,印度通过修改宪法和推广乡村自治的方式推进了草根民主;这些政治改革的措施,极大地提高印度政治治理的质量,帮助印度克服腐败。印度所取得的很多成绩主要是在看不见的制度领域,比如金融改革和私有化,而它主要的不足恰恰又都是在能看得到的硬件基础领域。……(颜昌海 2010-10-06 23:36:35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