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出版


内容简介

  《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1辑)》力图将学会成立后学会会员以及中国境内相关学者的有关文章汇集在一起,以方便学会会员及关心满族说部研究的各界人士了解满族说部研究的进展状况,交流研究心得,促进满族说部调查、保护与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相关工作,把满族说部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

前言

  自2006年5月满族说部被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通过满族传统说部的挖掘、抢救工程,由吉林省老领导谷长春主持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编委会,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内,共整理出版了两批28部满族说部文本,总计1200万字,史料珍贵,内容宏富,被誉为北方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具有文艺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得到国内历史学、民族学、文学等多学科学者的高度重视和评价,认为对于深入开展清史、东北史乃至东北边疆史的研究以及创建和丰富东北文学史、东北文化史的内涵与架构,具有重要推动和启示意义。

  2011年8月9日,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吉林省委老领导、“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主编谷长春同志受聘为名誉会长,富育光、张璇如等多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受聘为学会顾问。

  学会虽然为吉林省的一个省级学会,但成立伊始,不仅成为吉林省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相关学者满族说部研究的学术团体,而且得到全国相关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参与,甚至吸引了某些国际友人,成为国内满族说部研究的核心团体。


目录

领导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学术交流

文脉贯今古 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
让满族传统说部艺术绽放异彩——热烈祝贺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东海女真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的比较
满族说部对历史本文的激活与重释——以《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为例

基础理论与文本研究

满族说部的称谓与性质
满族说部的分类标准与分类方式
《乌布西奔妈妈》与部落战争
从《天宫大战》看满族创世神话的特点
尼山萨满故事
满族说部中的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扈伦传奇》与族谱《李成梁及其家族》的比较研究
民族兴盛的历史画卷——评满族说部《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
红罗女故事所折射出的渤海国文化观念
京旗生活图景的再现——读《八旗子弟传闻录》
追索满族说部《八旗子弟传闻录》中神力王的原型
论满族说部定场歌

历史与文化研究

族群认同·萨满教·民族性格:满族说部中的历史记忆研究
论满族说部中的历史文化遗存
满族说部中的母系氏族社会婚制变革及抢婚习俗
满族说部复仇主题的文化透视
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
满族说部中的食物资源与饮食文化
东北民族文化与满族说部研究

传承与保护研究

“满族说部”的产生与传承
满族说部的传承与保护
富察氏家族与满族传统说部
满族说部研究与保护年表
满族传统说部《松水凤楼传》流传与采录
有关巴拉人的英雄小莫尔根传说搜集始末
红罗女的异文与传承
技术的力量:媒介对满族说部传承的影响
满族说部活态传承保护展演初探
诊满族说部常态化展演与满族博物馆的软实力提升——从吉林市满族博物馆谈起
论原生态满语满族说部的活态传承——从《尼山萨满》谈起
辽宁满语言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蒙文、满文、锡伯文的数字化
东北二人转在满族枕头顶刺绣中的艺术展现
东丰农民画中的满族习俗文化研究
“满族说部学会成立暨首届满族说部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精彩书摘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氏族社会瓦解向奴隶制转变过程中,“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抢劫,变为-种正常的营生,-句话,财富被当做最高福利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滥用来替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

《乌布西奔妈妈》中的战争虽不完全符合恩格斯指出的战争性质,但却已出现这方面的萌芽。这种性质的战争既反映了私有制的产生,同时又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是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催化剂。

  原始社会,氏族与氏族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不仅因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而进行,有时为了争夺势力和名气,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也会引发分歧和战争。据《乌布西奔妈妈》传讲,东海诸部落,自古即有-种相因成习的俗约,即部落的强弱和声名的显微,全凭彼此相互认同的徽号召告各部落。通过徽号,人们便知部落的系统及部落势力的大小,史诗中记载的徽号主要有鼠号、狐号、狼号、麋号、豹号、蟒号,徽号的最高级别即是鹰隼,并形成各自的序列:

  鼠-狐-狼-麋-豹-棕熊-鹰隼;

  锦雉-海鸥-白雁-天鹅-鹰隼;

  白鱼-鲨鱼-海-海龟-长鲸与海鹰。

  这种以动物名号为氏族或部落的标志,学术界称之为图腾标志或图腾徽号、图腾族徽等。图腾标志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的象征和区分群体的标记。在东海女真诸部中,图腾标志又被赋予氏族和部落势力强弱的标志,使其具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从中可见,在东海女真人看来,徽号的稳定代表着社会的秩序,徽号的变化则意味着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形成新的势力格局,这固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由此而引发的战争可谓势力和地位之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