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满族萨满祭祀及相关习俗论文概述


满族及其先民世代生息,繁衍于“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经济为基础。无论从满族最早的先民肃慎,到挹娄、勿吉、靺鞨乃至辽、明时期的女真,我们都可以借助于史料的记载和考古成果找寻到她们信奉萨满教的踪迹。至今在满族的聚居地如:吉林九台、乌拉街等地仍保留着许多满族特有的,极富民族特色的祭祀活动。本论文汇辑主要针对于满族萨满祭祀的相关论文进行整理编辑成册。

  满族及其先民世代笃信萨满教,萨满文化对满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满族祭祀这项古老而神秘的活动正在日渐恢复,向世人展示其巨大的魅力。这同时也引起各国学者专家的关注,成为研究萨满文化的热点问题之一。

  满族祭祀可以分为两种:即家祭和野祭。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祭祀活动大多都是家祭。满族的家祭是满族各姓氏以血缘族姓为单位举行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祀祖先为主。在祭祀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萨满的歌唱及舞蹈中感受萨满祭祀的强烈象征意义,它向族人展示祖先的创业史,,祈求风调雨顺,家族兴旺。家祭这项活动在相关的史料记载中都有详细的记载,但各聚居地以及不同的族姓在祭祀的具体形式上都略有不同。从目前的状况看,这项活动正逐渐转变为整个家族的狂欢活动和民族吉庆习俗。但其中的主要祭祀项目如:背灯祭、祭索莫杆子等都被保留,其中祭祀过程中如祭祀用品的存放以及禁忌仍被沿袭,这主要出于对祖先的敬畏和敬仰而为。对于满族家祭是否属于萨满教各位学者专家可以说是各抒己见。中央民族大学的刘明新曾在《满族祭祖与萨满教的关系研究初探》中,根据相关文献的资料支持提出11点理由证明满族家祭不属于萨满教的范畴。刘新明认为从崇拜对象以及跳神的过程乃至主持萨满的选拔,满族家祭与萨满教都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满族家祭不属萨满教的范围。

其后赵展先生又在《满族祭祖与萨满教形似而质异》提出四点理由说明萨满教与家祭的区别,尤其赵先生在文中指出家祭的积极意义在于团结族人。对于满族家祭与萨满教的关系笔者与其它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满族的家祭是应属于萨满教的范围。虽然满族家祭和萨满教在表面上有一定的区别,但追根溯源满族家祭从根本上仍旧是萨满教的延续。任何宗教都是人类精神层面的活动,都是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满族所信仰的萨满教是产生于原始的渔猎经济之上,随着满族先民及社会的不断进化发展,萨满教也必定随之发展。与其它宗教一样,从原始社会走来的萨满教,必定要经历产生、发展,鼎盛,衰亡的历史过程。满族家祭正是萨满教发展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不应将其划离萨满教的范畴。在满族家祭的过程中祭索莫杆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萨满信仰的突出标志,但对于祭索莫杆子的含义目前仍有争议。但主要结论仍以“立杆祭天”以及“祭祖”两说为主。

  此次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汇辑了数篇满族家祭过程记载以及相关祭词记录的论文,其内容的原始性使其更具学术研究的价值。如:《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调查》、《满族石姓神本简述》等使我们更真实、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满族萨满文化。相关的调研报告及分析,更深化了现今对于满族家祭特征的认识,并从中总结了萨满祭祀的变化乃至变化的原因。
  满族祭祀中另一种已经濒于消失的祭祀活动——野祭,在民间又被称为放大神,是指满族家祭之外的一种传统的古老祭祀活动。早在清乾隆朝时期之前,满族家祭和野祭是同时存在的。但在清入关后为了规范满族思想信仰,巩固统治。乾隆十二年(1747年),朝廷颁布《钦定满州祭神祭天典礼》,强制废除各姓氏祭祀本氏族的祖先神、英雄神或动物神,即所谓的“野神”。之后在满族各姓氏中承袭野祭的家族可以罕见称之了。目前可见的石、杨、关姓野祭神本已倍受关注,成为研究满族野祭的典型资料。

  满族及其先民世代信仰萨满教,即便在清入关问鼎中原之后,清统治者对于这种民间的传统信仰——萨满文化也并没有完全禁止,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凝聚民族心理的手段,加以尊重和传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在乾隆朝,萨满信仰成为一种宫廷的典礼形式由明文规定规范下来,代代传承。清宫廷的堂子祭祀可以算为有清一代皇宫内最大、最隆重、最神圣的宗教盛典。对于有清以来清宫萨满堂子文化,目前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汇辑有关堂子文化研究的成果颇占分量。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废除每个部落的萨满祭祀场所,以爱新觉罗氏的堂子取代,直至乾隆年间法典明文规范萨满祭祀形制,清宫廷的堂子祭祀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祭祀的内容、礼俗等都有一定转换,但其作用和本质始终没有动摇。

  满族族众世代信仰萨满教,因此在其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当中不可避免的留有萨满文化的烙印,即便这种宗教已经走向衰落,但其在信仰群体当中的影响仍旧不可忽视。满族对于鹰的崇拜、射柳的习俗等都与萨满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论文汇辑共收录此类文章12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萨满文化对于满族风俗习惯的影响。

  满族及其先民把萨满教作为民族生活、民族精神信仰的主体和根基。在满族信仰萨满教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十分完整、典型、丰富的萨满文化。满族的萨满文化可以说是中国北方萨满文化的典型代表,并以其顽强的、完备的生命力成为东北亚民族文化的核心,对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那至周边的众多民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有关满族萨满文化的研究不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对于东北亚那至整个世界的人类精神文明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
                                                 
目   录
一.满族萨满祭祀通论
1.蒋蕾,满族龙兴发祥地.萨满腰铃曲未终《旅游》2007/08
2.杨锡春,满族民间祭祀辞《满族文学》2007/06
3.于学斌,关于满族家祭和家萨满问题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2
4.姜小丽,试论满族家祭与萨满教的关系《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
5.张杰,清代满族萨满祭祀神杆新考《社会科学辑刊》2003/05
6.刘明新,满族祭祖与萨满教的关系研究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2
7.宋和平.卉茵,满族野祭神本初探《民族文学研究》1994/03
二.满族萨满祭祀与满族民俗
1.吕萍,满族萨满祭祀与酒《满族研究》2007/01
2.王项飞,从满族的射柳习俗的源流看民俗社会功能的演变《阴山学刊》2006/02
3.周虹,满族妇女与信仰民俗《民间文化论坛》2004/06
4.吴来山,论满族萨满文化中柳崇拜的形成《民间文化论坛》2004/05
5.王纪.王纯信,满族刺绣中的萨满文化《中国民族》2004/03
6.于国华,神鹰振翼—纵览中华满族的鹰崇拜《中外文化交流》2002/04
7.李丽达,试论满族育子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04
8.王丽珍(满族), 满族萨满文化中的萨满与鹰《民族文学研究》1998/01
9.阎崇年,风习—起身民风与萨满文化《中外文化交流》1996/01
10.郭淑云,满族萨满教雪祭探析__兼论原始萨满教的社会功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05
11.金吉子.王宏刚,萨满鹰祭与满族鹰舞《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01
12.程大力,萨满信仰与满族体育《体育文化导刊》1991/06
三.清宫萨满祭祀
1.李俊国,努尔哈赤时期萨满堂子文化研究《满族研究》2002/04
2.白洪希,盛京清宁宫萨满祭祀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97/02
3.白洪希,清宫堂子祭赜《满族研究》1995/03
4.姜相顺,幽冥的清宫萨满祭祀神灵《民族研究》1994/04
5.刘厚生,陈思玲.《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评析《清史研究》1994/01
6.姜相顺,清宫萨满祭祀及其历史演变《清史研究》1994/01
7.阎崇年,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故宫博物院院刊》1993/02
8.姜相顺,清宫萨满祭祀中的牺牲.祭品和歌舞的贡献《满族研究》1992/03
9.陶立璠,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西北民族研究》1992/01
10.富育光,清宫堂子祭祀辨考《社会科学战线》1988/04
11.傅克东,八旗满洲的祭神礼俗《满族研究》1989/03
12.姜相顺,清初宫廷的萨满祭祀《北方文物》1988/02
四.满族聚居区.满族特色姓氏及家族萨满祭祀
原伟军.牡丹江一带满族祭祀舞蹈漫谈《剧作家》2006/02
蒋雷.荆宏,宁安市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调查《满族研究》2006/01
蒋雷.荆宏,满族关姓家族萨满祭祀调查《民间文化论坛》2005/01
刘桂腾.乌拉鼓语---吉林满族关氏与汉军常氏萨满祭祀仪式音乐考察《中国音乐》2003/03
郭孟英,吉林满族萨满祭祀考察调研报告《满语研究》2001/02
何新生,乌拉满族的“背灯祭”及其祭词.祭曲浅析《乐府新声》1998/01
宋和平.孟慧英,满族石姓神本简述《满族研究》1994/01
尹郁山,满族乌苏关萨满祭“大神案”之特征《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02
翟立伟,从两部家谱看吉林满族祭祀旧俗《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