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说部”被称为“通古斯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对满族的传统民风民俗乃至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较为生动的描绘,其中当然也不乏对满族传统饮食的描写。东北自古资源丰富,如《恩切布库》中写道:“梅花鹿伴人奔驰,黄蜂群酿着花蜜。溪河里的细鳞鱼多得像银带,脚踩着就可以过河,一舀下去,三个壮汉都吃不了。”
文中还描写了大马哈鱼逆水而上,到色尔丹比拉排卵产籽时的盛况:“每到初秋时节,逆水而上的大马哈鱼,拼命游到色尔丹比拉,生儿育女,鱼挨鱼,鱼碰鱼,密密麻麻,一片翻腾。”大马哈鱼,对于满族的先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口粮,鱼肉红嫩鲜美,可以炖吃,可以烤吃。
此外,满族先民很早就发展了野生谷物采集业和农业生产,《恩切布库》中描写,恩切布库女神在长尾花斑银翅鸟的提醒下,找到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平川,“她捏起几粒谷子放到嘴里嚼着,越嚼越香,终于明白这是可以饱腹的口粮,于是舒克都哩艾曼所有人,“亘古第一次尝到了水煮的籽粒野谷。”虽然他们的粮食生产,同中原相比还显得相当笨拙,只是随便将籽粒撒入泥土,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此外,还引进瓜果豆蔬等新品种,使得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进步。
到了《乌布西奔妈妈》的时代,已经有了贫富分化,产生奴隶与奴隶主的分野,其上层统治阶级日常饮食方面已极为奢华了,尤其是海产品,文中描写:“南海盛产大海参,个个像大棒槌,肥胖香嫩。南海盛产大海蟹,个个像大海碗、小红盆,籽肥肉美,清鲜醉人。”其他方面也都非常富足,如在一次部落聚会中“南山部落――捧来百只山鸽,捧来百只天鹅,捧来百只岩羊,捧来百只林鹿;北山部落――献上千担银梭鱼,献上千捆银枪鱼,献上千条银鳞鱼,献上千篮银龟鱼;东山部落――赶来百头乌角牛,赶来百只白头羊,赶来百头乌蹄猪,赶来百只白唇鹿;西山部落――背进雪白的米谷,背进彩花的丝帛,背进清醇的老酒,背进野菊岭的甜水。”“鱼骨雕成的银盅,蛤壳粘成的银篓,装满山珍海味,鱼产佳肴,喜笑颜开,吞咽香甜,品尝肥美的甘露,都是女罕王的恩赏。”这样的场面,充分显示了当时东海女真各部落生活的富足、安康与美满。
《女真谱评》和《阿骨打传奇》中,蔬菜、水果等各方面都有较为生动的描写,有的一章的故事就是讲某一种菜、水果或是药的种植是如何在女真各部中发展起来的。如“阿骨打种西瓜”一章中,写了西瓜的来历,是阿骨打到辽朝去,延喜给他西瓜吃,感到很新奇,偷着将西瓜籽儿揣回来了,并组织七个老婆一起种,比赛谁种得好。“倭瓜的故事”,则写了倭瓜是怎样由一个倭人那里引进的;“蜂姑娘”一章则写了养蜂业在野人女真中的兴起;“阿骨打养鸡”介绍了辽代养鸡业的兴起,“荷包杏”则介绍了杏树种植在女真族人中的普及过程等等。这些故事说明到了辽代,女真人已经有了养鸡业、养蜂业,学会了种植倭瓜和西瓜。
《苏木妈妈》一书,介绍了辽末女真人的生活状况,其中也不乏对满族饮食文化的描写。书中描写苏木成婚前,为报答阿骨打的救命之恩:“唐阔罗哈喇,男男女女,用最好的美酒,杀最肥的羔羊,做诸神最爱吃的烤羊脯,熏羊尾,酒拌肝,生里脊,款待英雄阿骨打。”可见当时的女真各部的饮食已经十分精美,不仅有了美酒,而且掌握了烤、熏、拌等烹饪技巧。苏木成婚后对烹饪也颇尽心,凡是到她手里的鱼肉、禽肉、兽肉,甚至蛙、蟒、蛇、犬之肉,在苏木手里,都有自己的佳肴,世代传下的著名的‘苏木冻肉’、苏木大肉、苏木烤肉、苏木熏肉、苏木烹肉、苏木干肉,已流传百年,为世人称道。“可见,当时的女真人已经有了精湛的烹饪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越来越精细了。
苏木在饮食方面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她用生命的代价给族人留下的渍酸菜之法,她因此也被称为“渍菜神”。苏木为了给同辽国作战的丈夫和族人们运送给养,不辞辛苦,来回组织民众,奔走于后方与战场之间。她的事迹终于引起辽兵的注意,在苏木带领大家推着小车往前线运送白菜的时候,辽兵伏击了他们,并放火把他们烧死在山谷中,当人们赶来时,只看到一堆堆烧毁的白骨和残存的白菜,场景十分惨烈。文中写道:沟壑之中,还有许多残存的运送剩下的瓜菜。因烈火后,天又突降暴雨,将罪恶的大火扑灭。可怜的土地上,变成血河。在血河中,泛着红光,已经泡成了红色的大地,散发着辛酸的气味。后人在这片地上,发现苏木在运菜时,撒下的许多烧焦的菜。太阳照晒,就变成这种酸的白菜,人们称它为,朱顺索给。后来渐渐演化成为北方一种民间菜肴。秋季时,人们将白菜泡渍,酿成一种滋味鲜美的“酸菜”,满族人家称其“朱顺巴”。为纪念苏木,后世都喜好这种菜。阿骨打称帝后,还亲切地封苏木是“渍菜神。
此外,《东海沉冤录》中也有对元末明初女真人的饮食的描写。明代的东海女真人多居于依山傍水之地,平常最常吃的食物是肉干,这种食物不但女真人喜欢,连汉人也都非常喜欢吃。肉干儿是怎么做成的呢?书中记载:“先用盐水、花草水、桦木水、椴木水、槐木水,番草水等浸泡,之后于阴凉处晾晒。待干得差不多了,接着用野番椿、野芹菜、麝香等进行第二次浸泡,放到地窑中存放一年取出即可食。不但能果腹,而且清香可口,又不硬,香而不腻,嚼而不厌,口中香气久久不散。”因而女真人常常在“屋外的树上拴着皮绳和草编绳儿,绳上晒着一排排的肉干儿,在太阳底下呈暗红色,有亮光。”
当时的女真人已经有了自己的农业,且学会了用石磨碾米磨面,此外,女真人的“野宴”也是很有特点的,肉食丰富美味,歌舞也奔放热烈,透着热情、大气、淳朴的味道,以至于让燕王一吃而不忘。文中写道:只见女罕命七八个人抬来一个用大块石头凿刻成的石凹,将切好的生鱼丝倒进去,再放里十几种山野菜,还有什么野香料、野花蕊、野蜂蜜、野酸浆等,又加进些东海人自己熬制的海盐一起搅拌,这便成了。入宴时,大家围着石凹席地而坐,旁边篝火熊熊,边烤着鹿肉边喝着酒,随意而餐。姑娘们在大家吃喝之时,围着篝火跳渔舞、猎舞,唱起粗犷的献酒歌。男人们则拍手击节,时不时地高声儿狂呼,气氛异常热烈。
后来燕王回来后逢人便讲:“那次在东海,艮兑妈妈的款待,是我二十多年来吃过的最香最美的一顿佳肴。”称帝后,他还曾把东海女真野人请到宫中,专门为他做女真野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