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lp the Manchus find thei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to introduce the Manchus to the world

Translate

Flag Counter

网页浏览总次数

搜索此博客

热门帖子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法广:钓鱼岛重燃反日民族主义烈火

9月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中国渔船与日本保安舰只相撞,日本拘捕中方船长并扣查中方渔船,再度引发敏感的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

引起中日冲突的问题大致有三类:一类是战争遗留问题,如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教科书有关中日战争史的记载,日本如何赔偿战争期间受害者;二类是经济议题,如东海油气田的开采;三类是主权问题,如琉球以及钓鱼岛主权归属争议。随着今年中日双方的努力,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前两类问题上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领土问题无疑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此次钓鱼岛撞船事件,双方虽然各执一词。但实际情况显然是双方均非由于误会或者技术故障而导致撞船事件。日方指责中国渔船进入日本领海捕鱼,不仅侵犯日本主权甚至影响日本巡逻船执行公务因而违反日本国内法律。中方当然不承认日本在此海域的主权,因而要求日本放船放人。
日本宣示实际拥有主权的机会

事关领土主权争端,一般来说,实际控制领土的一方总是占有优势。对于日本一方说来,此次事件提供了一次宣示日本实际拥有钓鱼岛主权的机会。对于中方说来,无论是此前中日海上的角力,如今年五月中国海洋调查船长时间近距离跟踪日本测量船,还是此次中国渔船进入有争议海域都不能说中方没有改变主权现状的意图。不过,中国目前经济及军事实力虽有增长,但企图以威慑之势改变主权现状却是难以成功的。如果没有意外,此次事件将在遵循日本国内司法框架下走完程序后放还中方船民。

本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一直起伏不平。除了两国力量的消长产生的国际地位的变化的因素之外,双方历史积怨之深厚,政治经济争端之错综复杂,使得中日关系基础异常脆弱。但是,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与德国成功走向联合不同,目前不仅看不到中日之间超越历史,走出积怨的希望,恰恰相反,中日双方都有难以疏解的极端主义情绪。

05年反日民族主义何以夭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新时代民族主义兴起,反美、反日、反西方成为民族主义的基本指向。在中国一党专制的现状下,民族主义声音获得表达的先决条件至少是官方的默许。因此,中国当代民族主义从其出现就具有官方与民间互动的特征。不过,民族主义本身也根据其所指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能量。毫无疑问,最为极端也最具爆炸性动力的民族主义即是反日民族主义。

2005年四月发生于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规模反日游行即是一次反日民族主义能量的大检验。当时的游行是中国自1989年民主运动之后的最大规模游行,诉诸的问题也是战争遗留问题、钓鱼岛领土争端等问题。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官民互动,同样的群情激愤,致使当年反日民族主义一度接近失控的边缘。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以反日为动力的民族主义不仅没有因为此次高峰而澎湃向前,反而却成为反日民族主义夭折的转折点。何以出现这种转折?原因即在于反日民族主义的巨大威力。

日本是中国近代屈辱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十九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日战争,两次战争两次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轨迹。反日情绪在中国民间拥有雄厚的情感基础,一旦反日民族主义潮流壮大,不仅可以实质性地制衡官方外交政策,甚至可能将现政权席卷而去。也正是因此,此次撞船事件使中国政权面临重大考验。

各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的反日民族主义浪潮正在中国大地激荡。撞船事件之后,中国北京旋即有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目前,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乃至全球华人正在蠢蠢欲动,酝酿全球性的抗议行动。官方如果没有有效阻止措施,民族主义情绪将一发而不可收;官方如果强硬打压,民族主义之火就会指向政权本身。长期的对抗与悲情兼有的意识形态灌输,现在又一次面临收获仇恨的季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